[发明专利]一种球形Li4 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02412.X | 申请日: | 2019-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9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廖明东;刘平;彭川;侯圣平;张贤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58;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媛;张先芸 |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li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球形Li4Ti5O12/ZnS复合负极材料,以钛源、锂源、锌源和碳源为原料,采用球磨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得前驱体,然后将所述前驱体进行高温烧结,得到球形Li4Ti5O12/ZnS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Li4Ti5O12/ZnS复合负极材料,呈均匀球形,粒径约为100~20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球形形貌增加材料颗粒之间的接触和缩短锂离子扩散系数,进而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同时均匀分散球形还可以提高材料的振实密度,从而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通过ZnS和Li4Ti5O12的协同作用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比电容从未添ZnS的190 mAh/g提升到了添加后的215 mAh/g,同时依然维持着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控制和自动化操作,适用于规模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形Li4Ti5O12/ZnS复合负极材料。
背景技术
新能源产业贴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限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不在于新能源的开发,而在于新能源的能量储存和转化。锂离子电池由于本身诸多优点,例如:高能量密度、良好的适应性等,被认为是能量储存和转化最理想的工具,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关键组成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相关辅助设备,其中正负极材料直接决定了整个电池的基本性能,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所在。目前正极材料性能的提升达到瓶颈,研究者们热衷于提升负极材料的性能,进而使正极材料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由于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稳定的充放电压平台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零应变”特性,是目前负极材料研究的热门材料之一。但是Li4Ti5O12属于过渡金属氧化物一族,作为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低的电子导电率(常温下约为10-9S/cm);而且与金属锂相比,Li4Ti5O12的电位较高同时容量较低,这就限制了Li4Ti5O12在锂离子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导致以该材料为原料的电池性能上有所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轻化工大学,未经四川轻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24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