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室蓄热补温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01544.0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7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忠;孙维拓;周波;李光聚;林森;贾冬冬;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欢燕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栋温室 日光温室 补温 蓄热 散热装置 蓄能罐 空气源热泵系统 温室 换热 热交换效率 热能利用率 传统能源 化石能源 温室工程 运行能耗 整体系统 侧连接 散热 加温 转运 能耗 储存 建造 | ||
1.一种温室蓄热补温系统,包括连栋温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罐、散热装置、至少一个日光温室以及至少一个空气源热泵系统,所述日光温室通过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连接于所述蓄能罐的第一换热侧,所述蓄能罐的第二换热侧连接于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连栋温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蓄热补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的第一换热侧、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的第一换热侧,所述冷凝器的第二换热侧串联于所述蓄能罐的第一换热侧,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换热侧连接于所述日光温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蓄热补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回风管路和送风管路,所述回风管路和/或所述送风管路上安装有管道风机,所述回风管路的进口和所述送风管路的出口均连通于所述日光温室;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换热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回风管路的出口和所述送风管路的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蓄热补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送泵,所述蓄能罐的第一换热侧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输送泵、所述冷凝器的第二换热侧以及所述蓄能罐的第一换热侧的第一进口依次连接,以形成所述蓄能罐的第一换热循环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室蓄热补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换热侧的出口,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换热侧的进口,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
所述蓄能罐的第一换热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换热侧的进口,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泵的出口,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连接于所述蓄能罐的第一换热侧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泵的进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室蓄热补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泵和散热器,所述蓄能罐的第二换热侧的第二出口、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二输送泵以及所述蓄能罐的第二换热侧的第二进口依次连接,以形成所述蓄能罐的第二换热循环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室蓄热补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为风冷式换热器,或者所述散热器为埋设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地面上的散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蓄热补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安装于所述日光温室的后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室蓄热补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安装于所述日光温室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蓄能罐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安装于所述连栋温室内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和所述散热装置。
10.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室蓄热补温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空气源热泵系统提取日光温室内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储存于蓄能罐内;
当连栋温室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将所述蓄能罐内储存的热量释放至所述连栋温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15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玻璃温室的遮阳装置
- 下一篇:一种蔬菜种植用地膜覆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