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UWB和IMU的抗NLOS的室内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00595.1 | 申请日: | 2019-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1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 发明(设计)人: | 丁垒;周同;朱欣华;苏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G01C21/20;H04W4/024;H04W4/029;H04W4/33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wb imu nlos 室内 定位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WB和IMU的室内高精度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包括固定在室内安装的3个定位基站以及安装在定位目标上的定位节点。定位节点包括UWB标签模块、IMU模块、第一MCU、第一Debug调试接口、第一USB接口。定位基站包括天线接口、UWB芯片、第二MCU、第二Debug调试接口、第二USB接口。本发明在复杂室内环境下能自动识别出非视距(NLOS)信道环境,并开启IMU和UWB的融合定位,减少因为NLOS导致的定位误差,达到较好的定位精度。系统构成简单,安装方便,使用便捷且精度高、抗NLOS效果好、成本低、无需额外布置多余的基站即可达到定位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定位/导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UWB和IMU的抗NLOS的室内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UWB(Ultra Wideband,UWB)技术一种基于纳秒至微秒级别的无线脉冲通信技术,在较宽的频谱上传送极低功率的信号;具有超高的时间分辨率使得其可以获得高达厘米级别的测距精度,通过定位算法即可获得具有厘米级别的定位精度。目前各国相关研究机构将UWB技术定位为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刷新率、低延时、稳定性高等指标。
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采用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进行自主导航的技术,无需额外的基础设施或网络设施,短时精度高,可以应用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具有许多其他定位不具备的优点。使用IMU的定位研究上,因其应用性能独特,体型小,功耗低等优点,可用于空中鼠标、体感游戏、卫星、组合导航等。传统的组合导航即将GPS与IMU结合的定位导航,其精度可以达到10米内。当IMU初始值精度提高后,可以得到更高精度的位置精度。
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下UWB信号已受到遮挡,产生非视距NLOS(Non Line of Sight,NLOS)误差。同时IMU的误差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增加,难以独立的长时间提供高精度的导航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UWB和IMU的抗NLOS的室内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下,当UWB信号处于NLOS环境时,与IMU结合进行定位,利用IMU的自主导航特性和短时有效,同时精度融合了UWB系统高精度的初始值,解决了UWB信号在受到遮挡时,定位不准,误差大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UWB和IMU的抗NLOS的室内定位系统,包括3个位于同一室内的定位基站和一个设置在定位目标上的定位节点,系统根据NLOS识别算法自动识别遮挡物,当至少有一个定位基站未被遮挡时,定位节点接受来自定位基站的UWB信号实现定位,定位节点根据UWB的定位结果进行初始化和融合位置计算,并不断更新位置,实时获得定位节点的位置信息。
所述定位节点包括UWB标签模块、IMU模块、第一MCU、第一Debug调试接口和第一USB接口;UWB标签模块通过SPI总线与第一MCU相连接;IMU模块通过IIC总线与第一MCU连接;第一Debug调试接口和第一USB接口分别通过IO口与第一MCU相连接。定位节点通过第一MCU控制UWB标签模块接收和发送UWB信号;利用第一USB接口供电,通过第一Debug调试接口与上位机连接进行系统调试。
定位基站包括天线接口、UWB芯片、第二MCU、第二Debug调试接口和第二USB接口。天线接口通过阻抗匹配走线与UWB芯片连接;UWB芯片通过SPI总线与第二MCU连接,第二Debug调试接口和第二USB接口分别通过IO口与第二MCU相连接。定位基站通过第二MCU控制UWB芯片通过天线接口发送和接收UWB信号,利用第二USB接口供电,通过第二Debug调试接口与上位机连接进行系统调试。
一种基于UWB和IMU的抗NLOS的室内定位系统的定位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0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