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油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0121.7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2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王秀;王征;黄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C09K8/508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福根;付文川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油剂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油剂组合物,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混合烷基苯磺酸盐和水,其中混合烷基苯磺酸盐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烷基碳数的烷基苯磺酸盐,混合烷基苯磺酸盐的平均烷基碳数Cn的范围为28~36;所述平均烷基碳数Cn通过下式(I)确定:其中,Xi是所述烷基苯磺酸盐的摩尔分数,Cni是所述烷基苯磺酸盐的烷基碳原子数,j是所述烷基苯磺酸盐中可选的最低烷基碳数且至少为15,z是所述烷基苯磺酸盐中可选的最高烷基碳数且最多为45。该驱油剂组合物用于水驱稠油油藏时,具有降粘驱油和扩大波及体积的双重作用,可有效改善稠油流动性并封堵地层高渗透层,进而大幅提高稠油采收率,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油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稠油是指50℃条件下黏度大于50mPa.s的原油。我国稠油油藏储量占已 发现总地质储量的69%以上,高效开发稠油油藏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就目 前的稠油开采技术而言,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热采和冷采。稠油热采是指通 过提高地层原油的温度,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改善地层油的流动性,以增加 采收率的驱油方法。然而热采需要昂贵的蒸汽设备,并且地层热损失严重, 导致开发成本大大增加。
冷采技术主要应用于普通油藏的开采,包括水驱、聚合物驱、碱/表面活 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无碱二元复合驱等,其中,无碱二元复合驱已经成 为采油的热点与重点。目前市面上多用的无碱二元驱采油用表活剂主要采用 以C20~C30的石油磺酸盐为主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的体系。但石油 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实际驱油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稳定性差、抗盐性 差、适应性差、配伍范围较窄,协同作用不理想等;此外还有以烷基苯磺酸 盐为主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例如,CN108018034A公开了一种二元复合驱 油体系,其利用苯其衍生物与C12-C20的a-烯烃烷基化反应生成烷基苯磺酸。 但稠油为长链大分子混合物(碳数在20~45均有分布),降粘或改变其界面 活性需要与稠油碳数相应的混合长链烷基苯磺酸盐与之匹配才能达到良好 的效果,因此前述的烷基苯磺酸盐在实际应用中的驱油效果也不理想。
目前能够实现与稠油冷采配合使用的长链碳烷基苯磺酸盐驱油剂并不 多,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烷基苯磺酸盐制备过程中,碳数越高的组分磺 化的难度越大,当原料中重组分含量过高时,原料磺化难度加大,活性物含 量维持较低水平且难以提高;为使磺酸活性物含量提高,只有通过增加酸烃 比的方法来提高磺化率,然而磺化剂用量过大时,又容易发生过磺化反应, 形成烷基苯二磺酸。烷基苯二磺酸盐的表面活性比单烷基苯磺酸盐的表面活 性要差,又会影响驱油效果。
因此,获得一种用于与稠油配合使用的长链碳烷基苯磺酸盐复合驱油剂 难度相对较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注意的是,前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 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 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 一种驱油剂组合物,该驱油剂组合物采用长链碳的混合烷基苯磺酸盐与烷基 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复配体系,用于水驱稠油油藏时,具有降粘驱油和扩 大波及体积的双重作用,可有效改善稠油流动性并封堵地层高渗透层,进而 大幅提高稠油采收率,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油剂组合物,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混合烷 基苯磺酸盐和水,其中混合烷基苯磺酸盐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烷基碳数的烷基 苯磺酸盐,混合烷基苯磺酸盐的平均烷基碳数Cn的范围为28~36,混合烷基 苯磺酸盐的平均烷基碳数Cn通过下式(I)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0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摄像机权限管理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