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随机数嵌入和DNA动态编码的图像加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96991.1 | 申请日: | 2019-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0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柴秀丽;支相丞;王娟;毕建强;甘志华;路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1/00 | 分类号: | G06T1/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张立强 |
| 地址: | 475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随机数 嵌入 dna 动态 编码 图像 加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随机数嵌入和DNA动态编码的图像加密方法:首先,对明文图像嵌入随机数,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DNA动态编码,随后,利用混沌序列生成置乱的位置序列对明文图像DNA编码后的序列完成置乱操作,在置乱过程中引入明文相关的DNA固定特征信息来扰动置乱序列的生成。之后,对明文图像的置乱后的DNA序列和混沌系统生成的掩码序列进行异或操作完成扩散。最后,对扩散DNA序列进行DNA动态解码,得到密文图像。本发明解决了一些图像加密算法对特殊图像(全黑、全白图像)像素置乱无效的问题,同时DNA编码规则的设计和明文图像像素和有关,提高了加密算法对明文信息的敏感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加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随机数嵌入和DNA动态编码的图像加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各行各业的图像信息在爆炸性的增长。例如,在交通领域中,电子警察拍摄的车辆图像信息;在医疗领域中,CT、X光、B超等影像检查设备拍摄的医疗图像;在影视方面,4K智能摄像机拍摄的高清图像;在生活娱乐方面,照相机、手机等设备拍摄的个人隐私图像信息等。每天都有大量的图像信息产生,而且数量还在急剧增加。新的技术不光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人们开始担心图像信息在传输和存储中的安全。因为一些图像包含有大量的隐私信息,例如在个人层面,一些图像包含有私人的家庭信息;在社会层面,部分商业图纸上包含有一些核心的商业机密;在国家层面,一些卫星遥感图像包含有军事目标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将会给个人和社会,乃至国家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因此,保护图像信息安全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像加密技术是保护数字图像信息安全的有效方法。一些传统的加密方法,例如数据加密标准(DES),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S)和高级加密标准(AES)等,主要是对文本信息加密,不适用于冗余度高以及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强的数字图像。目前提出的很多图像加密算法是基于置乱-扩散框架下的,置乱是改变图像的像素位置,扩散是改变图像的像素值。其中部分加密算法存在对特殊图像(例如全黑,全白图像)加密时,置乱无效,算法的性能全部依赖扩散操作,从而降低了算法的安全性和加密效率。随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DNA计算因为其具有可并行计算,存储容量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将DNA序列引入到图像加密算法中,提出了基于DNA编码的图像加密算法,但是一些基于DNA编码的图像加密算法,其编码规则是静态的,使用一种编码规则对不同明文图像所有像素进行编码。例如,Zhang等人(Zhang Q,Guo L,Wei X.A novel image fusion encryptionalgorithm based on DNA sequence operation and hyper-chaotic system[J].Optik,2013,124(18):3596–3600)提出了一种基于Chen超混沌系统的DNA加密算法,先使用第三种DNA编码规则来加密所有明文像素,经过置乱扩散操作后,再使用第四种DNA解码规则来解码扩散后的所有像素,最后得到密文图像。这种静态的DNA编码方式抗明文攻击性差,易被黑客暴力破解。因此,高安全的图像加密算法亟待被研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部分图像加密算法对特殊图像(例如全黑、全白图像)置乱无效,从而存在安全性不高和加密效率较低的问题,以及所采用的基于静态的DNA编码方式抗明文攻击性差,易被黑客暴力破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随机数嵌入和DNA动态编码的图像加密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随机数嵌入和DNA动态编码的图像加密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将明文图像P分成两部分,并分别将所述两部分图像像素的像素和作为密钥参数s1和密钥参数s2,所述明文图像P的大小为M×N;
步骤2:利用四维忆阻混沌系统生成四个混沌序列X、Y、Z和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6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