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锁死的棘轮自锁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96463.6 | 申请日: | 2019-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3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仲桢;张玉建;陈欣;林魁圣;刘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星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1/04 | 分类号: | F16B1/04;B66C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锁死 棘轮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锁死的棘轮自锁机构,包括棘轮(100)、棘爪(200)、连接杆(300)、牵引电磁铁(400)以及状态检测开关(500),牵引电磁铁(400)能驱使棘爪(200)向两侧移动并实现棘爪(200)与棘轮(100)分离和锁住,其中,通过连接杆(300)采用无磁金属材料、棘爪圆头(210)设置为圆弧状、牵引电磁铁(400)内安装控制器模块(420)、牵引电磁铁(400)采用直流电等措施,有效防止棘爪(200)和棘轮(100)锁死,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减少了因维修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锁死的棘轮自锁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工业控制高度自动化的今天,各个钢卷的吊装作业采用无人化控制已有成型案例,当采用无人控制吊车进行自动吊运时,自动化吊车的定位精度比人工定位精度要高得多,同时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吊具上需要增加许多辅助检测开关,增加自锁机构,能有效防止由于特殊原因导致钢卷吊具非正常状态下打开钳臂,造成钢卷下落引发事故。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发生棘轮自锁机构锁死的情况,在此状态下需要人工快速打开自锁机构,以便进行下一步处理。但是原棘轮自锁机构由于棘轮与棘爪的配合角度及安装位置的原因,往往导致人工打开非常困难,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进度,严重时造成生产线停产,如图5所示,为棘轮自锁的结构示意图,棘爪200与棘轮100接触自锁后,棘爪200的尖面与齿轮根部120紧密接触自锁,棘爪200与棘轮100处于自锁状态,当棘轮100需要转动时,棘爪200需要通过转动并克服自锁阻力与棘轮100分离,棘爪200的棘爪尖头210深嵌在齿轮根部120处,此时因阻力太大往往出现锁死情况,被迫需要人工操作维修,将棘爪200 与棘轮100分开。在频繁处理棘轮100异常自锁的过程中,工人长期在吊具上操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锁死的棘轮自锁机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锁死的棘轮自锁机构,包括棘轮100,还包括棘爪200、连接杆300、牵引电磁铁400以及状态检测开关500;
棘爪200、连接杆300、牵引电磁铁400、状态检测开关500依次安装在底板600 上;
连接杆300一端连接棘爪200,另一端连接牵引电磁铁400。
优选地,当牵引电磁铁400通过连接杆300拉动棘爪200向右运动时,棘爪200 与棘轮100分离;
当牵引电磁铁400通过连接杆300拉动棘爪200向左运动时,棘爪200与棘轮 100自锁。
优选地,牵引电磁铁400设置有伸缩板410,状态检测开关500通过检测伸缩板410的位置获得棘爪200的位置。
优选地,连接杆300采用无磁金属材料。
优选地,棘爪200与棘轮100自锁点为棘轮100上的轮齿尖部110。
优选地,棘爪200的棘爪圆头210为圆弧状。
优选地,牵引电磁铁400内安装控制器模块420。
优选地,牵引电磁铁400采用直流电。
优选地,棘爪200分别与底板600、连接杆300为可拆卸连接;
连接杆300与牵引电磁铁400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棘爪200与底板600通过防松动螺栓连接;
棘爪200与连接杆300通过防松动螺栓连接;
连接杆300与牵引电磁铁400通过防松动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星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星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64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音频适配器
- 下一篇:一种神经网络的全局池化方法及众核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