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教材打包成书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6302.7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1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靳新;袁玉强;张诗诚;潘阳杨;齐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31 | 分类号: | G06F16/31;G06F40/166;G06F21/60;G06Q5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格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35 | 代理人: | 李中永;潘珺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教材 打包 成书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教材打包成书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网络侧服务器接收打包成书请求;网络侧服务器从数据库获取所述待打包成书的章节内容,对所述章节内容进行处理并打包,生成章节文件,对所述章节文件进行加密并打包成智能教材;网络侧服务器将生成的智能教材保存到数据库中。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电子教材制作复杂,且沟通协调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数据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教材打包成书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化电子教材或学习资源体与一般电子书不同,智能化电子教材或学习资源体不是将传统教材简单的扫描放置在学习网上,而是凝结了一线教师对教学内容及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并策划构思,混合媒体一体化编排设计,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在一个场景里沉浸式学习,并可以与学习者实现良好的互动,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并且只需一次策划编辑即可跨平台跨终端使用,全面支持PC、iPhone、iPad、Android手机、Android平板。
智能化电子教材或学习资源体除了真正让教学内容“活”起来的同时,也考虑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策划者围绕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交互游戏,让学生学、练、测在一个场景里完成,并可以立即以语音、文字、照片等形式对教材内容做标记、笔记,教材中的知识点也可以随时扩展到互联网学习。学生还可以随时发起讨论和笔记分享,与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全国学习同本教材的学生开展分享交流。
但是目前想要制作一本这样的智能化电子教材或学习资源体的流程很复杂,大体如下:首先需要参与策划的教师将教材的内容及以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教材内容都一一用文档的方式例如Word软件来记录,参照图1所示,具体做法例如在Word中编写教材内容,然后使用标注功能将内容以什么形式呈现标注出来,然后由美编教师根据文档内容进行设计,最后需要由制作教师根据Word文档中的标注和美编教师的设计将教材的内容通过编程的方式写成HTML文件。
上述过程非常地复杂,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因为制作电子教材的过程很复杂并且很容易出错,大部分教师只对自己所教授的专业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于制作教材的流程、所用的工具都很难掌握。这就大大地降低了教师参与策划和编辑一本教材的效率,也极大地削弱了教师参与策划和编辑教材的积极性。另外,有一些教材是需要一个教研室的教师共同协作策划产生,当多人参与上述流程时,难度成倍地增大,效率也更为低下,同时整个策划工作的统筹、协调也非常的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智能教材打包成书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教材打包成书方法,包括:
网络侧服务器接收打包成书请求;
网络侧服务器从数据库获取所述待打包成书的章节内容,对所述章节内容进行处理并打包,生成章节文件,对所述章节文件进行加密并打包成智能教材;
网络侧服务器将生成的智能教材保存到数据库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智能教材打包成书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打包成书请求;
打包模块,用于从数据库获取所述待打包成书的章节内容,对所述章节内容进行处理并打包,生成章节文件,对所述章节文件进行加密并打包成智能教材;
保存模块,用于将生成的智能教材保存到数据库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教材打包成书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命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可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教材打包成书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6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