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溶性维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96104.0 | 申请日: | 2019-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8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史成玉;刘双营;王远富;马腾飞;商延航;陈海龙;宋现友;翟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永信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1/4309 | 分类号: | D04H1/4309;D04H1/492;D04H1/498;D04H1/74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侯德玉 |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溶性 维纶 纤维 水刺非 织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水溶性维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100%水溶性维纶纤维制备交叉铺网纤网保护层;采用100%水溶性维纶纤维制备平行铺网的纤网功能层;水刺复合;烘干;分切包装,在分切机上按照所需的规格进行分切并卷绕。本发明具有吸湿透气性好、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且能很快时间水溶降解的的特点,发明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有害污染物的排放,产品在沸水状态中可很快降解,完全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趋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织造布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溶性维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但不限于医用卫生领域、防护服领域及水溶性包装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非织造布的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水刺非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织生产工艺,具有加工流程短、不污染环境,加工过程不损伤纤维,无粘合剂,制得的产品具有吸湿柔软、强度高等特点。现有技术中,水刺非织造产品的主要原料为涤纶,涤纶水刺非织布虽然具有很好的性能特点,但是其在自然状态下很难降解。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所处环境的今天,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开发可以自然降解的材料显得越来越重要。
维纶纤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水溶性维纶是一种理想的水溶性纤维,是维纶的特色品种,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亲水性且可溶于水的高分子材料,其具有理想的水溶温度、高吸水性和强伸性,良好的耐酸、耐碱、耐干热性能,纤维在无任何化学助剂的条件下很快能溶解于热水中,溶于水后无味、无毒,水溶液呈无色的透明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自然生物降解。利用水刺工艺将水溶性维纶纤维加工成水刺非织造布不仅流程短,而且整个过程绿色环保,做成的水刺布具有优良的性能,能在自然条件下很快降解。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关于水溶性纤维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是涉及水溶性纤维的应用和传统纺织加工工艺。
专利号CN201610929778.X公开了一种柔软舒适、吸湿透气、保暖厚实、亲肤性好的水溶性维纶无捻纱或弱捻纱多层面料及其织造方法,该多层面料包括上层组织、下层组织和至少一层的中层组织,在多层面料织造完毕后经过退纬处理,使上层组织和下层组织中的水溶性维纶纱溶解后剩余纯棉/混纺低捻或无捻单纱。本发明采用了多层松式接结组织,通过后整理退纬工艺,上下层组织中的水溶性维纶纱线溶解掉,本发明为传统纺织机织物的生产工艺,未涉及到水刺技术加工工艺。
专利CN201710756724.2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一次性用品的无纺布生产工艺,步骤一:进棉,步骤二:混棉,步骤三:开松,步骤四:给棉,步骤五:预梳理,步骤六:铺网,步骤七:主梳理,步骤八:热轧,步骤九:将热轧好的水溶性无纺布进行卷绕,获得水溶性无纺布。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轧无纺布的生产工艺,未涉及到水刺生产工艺。
综上所述,未有相关的专利涉及到水溶性维纶纤维非织造布水刺加工的工艺。利用水溶性维纶的高吸水性和强伸性,良好的耐酸、耐碱、耐干热性能,可溶解于热水的特性,开发一种吸湿透气性好、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且可能很快时间自然降解的水刺非织造布具有重要意义,可广泛应用于医用卫生材料、防护服、水溶性包装材料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溶性维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维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具有吸湿透气性好、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且能很快时间自然降解的的特点,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在自然状态下可很快降解,完全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趋势。
一种水溶性维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交叉铺网纤网保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永信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永信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6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