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静电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防静电外壳与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4697.7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肖德玲;曾焕雄;封宗瑜;王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5/02;C08L71/00;C08K3/04;C08K9/06;B32B27/08;B32B27/06;B32B27/32;B32B27/36;B32B27/30;B32B2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亚南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外壳 净化器 | ||
1.一种防静电复合材料,包括树脂、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和增溶剂,所述抗静电剂的用量为所述树脂的用量的5-10wt%,所述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所述抗静电剂的用量的1-3wt%,所述增溶剂的用量为所述树脂的用量的3-5wt%,其中,所述树脂为PC/ABS共混树脂,所述抗静电剂为导电碳黑,所述增溶剂为聚醚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和增溶剂,所述抗静电剂的用量为所述树脂的用量的7-8wt%,所述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所述抗静电剂的用量的1.5-2.5wt%,所述增溶剂的用量为所述树脂的用量的3.5-4.5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静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和/或硅烷偶联剂KH5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静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碳黑的粒径为12nm-30nm;
所述聚醚胺为双酚A型聚醚胺,所述双酚A型聚醚胺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20000。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静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抗静电剂和硅烷偶联剂混合进行第一研磨,得到第一研磨料;
向所述第一研磨料中加入所述增溶剂,进行第二研磨,得到第二研磨料;
将所述第二研磨料添加至所述树脂中进行共混,注塑后成型,制得防静电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的转速不小于1000r/min,时间不小于2h,温度为20-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的转速为2000r/min-4000r/min,时间为2h-5h。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研磨的转速不小于1000r/min,时间不小于1h,温度为20-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研磨的转速为1500r/min-3500r/min,时间为1h-4h。
10.一种防静电外壳,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静电复合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静电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外壳自内至外,依次包括聚四氟乙烯层、防静电复合材料层和树脂层;
所述聚四氟乙烯层的厚度为0.3mm-0.5mm,所述防静电复合材料层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静电复合材料制成,所述防静电复合材料层的厚度为2mm-5mm,所述树脂层为PC/ABS共混树脂,所述PC/ABS共混树脂的厚度为2mm-5mm;
所述聚四氟乙烯层的电阻率为1013-1016Ω·cm,所述防静电复合材料层的电阻为106-109Ω。
12.一种净化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防静电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46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