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扩充的组合电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4118.9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5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柠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2/00 | 分类号: | G01R22/00;G01R11/00;G01R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志刚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充 组合 电表 | ||
本发明的题目是可扩充的组合电表。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扩充的组合电表,包括第一电表以及第二电表。第一电表包括处理单元、第一电能量测单元、电源供应单元及扩充连接单元,处理单元分别与第一电能量测单元、电源供应单元及扩充连接单元电性连接,电源供应单元输出工作电源至处理单元、第一电能量测单元及扩充连接单元。第二电表通过扩充连接单元与第一电表连接;其中,电源供应单元输出的工作电源通过扩充连接单元传送给第二电表,以供应第二电表运作所需的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表,特别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可扩充的组合电表。
背景技术
以民生用电来说,由于生活所需的电器用电激增,使得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民生用电的收费方式,多年来都是采用人工抄表取得用电数据,再计算电费的传统作业模式。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多用户智能电表也应运而生,其可采取远程控制的方式以取得用电数据,不需一户一户地抄表取得用电度数。
然而,现阶段使用的多用户智能电表仍是采用回路、电表的计量方式,也即一个集体单元(例如一个小区或者一个楼层)的每个用户都需要配备独立的电表,而且在对集体单元的每一个用电回路进行布线时,各个用户的电表也需要独立布线,这无疑增加了电表安装建置空间、安装工时及配线数量,同时也增加了线材用量与配线错误发生的机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配线数量、工时及电路成本,同时又可有效降低线材用量与配线错误发生机率的可扩充的组合电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依据监测电力回路的多寡,弹性增加电表的数量、减少电表安装建置空间的可扩充的组合电表。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可扩充的组合电表,包括第一电表以及第二电表。第一电表包括处理单元、第一电能量测单元、电源供应单元及扩充连接单元,处理单元分别与第一电能量测单元、电源供应单元及扩充连接单元电性连接,电源供应单元输出工作电源至处理单元、第一电能量测单元及扩充连接单元。第二电表通过扩充连接单元与第一电表连接;其中,电源供应单元输出的工作电源通过扩充连接单元传送给第二电表,以供应第二电表运作所需的电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能量测单元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子单元及第一电流转换子单元,第一电压转换子单元转换外部输入电压为第一电压信号,第一电流转换子单元转换第一外部输入电流为第一电流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能量测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电能运算子单元,第一电能运算子单元分别与第一电压转换子单元及第一电流转换子单元电性连接,且第一电能运算子单元依据第一电压信号及第一电流信号产生第一用电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表包括第二电能量测单元、上行扩充连接单元及下行扩充连接单元,第二电能量测单元分别与上行扩充连接单元及下行扩充连接单元电性连接;其中,上行扩充连接单元与扩充连接单元对应设置,且当上行扩充连接单元与扩充连接单元连接时,工作电源与外部输入电压通过扩充连接单元及上行扩充连接单元传送给第二电能量测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能量测单元包括第二电压转换子单元及第二电流转换子单元,第二电压转换子单元转换外部输入电压为第二电压信号,第二电流转换子单元转换第二外部输入电流为第二电流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能量测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能运算子单元,第二电能运算子单元分别与第二电压转换子单元及第二电流转换子单元电性连接,且第二电能运算子单元依据第二电压信号及第二电流信号产生第二用电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扩充连接单元与上行扩充连接单元连接时,处理单元通过扩充连接单元与上行扩充连接单元取得第二用电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表进一步包括通信单元,通信单元与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数据收集装置通过通信单元及处理单元批次取得第一用电数据与第二用电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41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