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鼻腔嗅裂区滴药头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2811.2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9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祥;武大伟;苏百晗;孙智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信四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9 | 代理人: | 吕雁葭;宋海龙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识单元 滴药头 鼻腔 底面倾斜 底面 顶面 侧面 | ||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鼻腔嗅裂区滴药头位装置,包括顶面、底面和至少一个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相对于所述底面倾斜;在所述顶面上设置有第一标识单元、第二标识单元和第三标识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腔嗅裂区滴药头位装置。
背景技术
嗅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嗅裂区位于鼻腔顶部,解剖结构狭窄且位置隐蔽,常规鼻腔滴药方法难以将药物准确递送至上部嗅裂区。常规鼻腔滴药体位采用直立位或垂头仰卧位(将头伸出床沿下垂或肩下垫枕头),往往使液态药剂沿鼻腔侧壁经中鼻道甚至总鼻道流入咽喉部,而使得药物在嗅裂区存留较少,从而起不到嗅裂区治疗作用或收效甚微。此外,传统的鼻腔喷剂也往往因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等解剖结构异常阻挡药物喷送至嗅裂区。因此,提高嗅裂区药物递送效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有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取侧卧位,面部向天空方向转动20°-30°,同时下颌抬高并高于额头20°-30°,此时将液态药剂滴于上侧鼻孔的鼻腔顶壁,可以使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沿鼻腔顶壁与鼻中隔的夹角流入嗅裂区,但这个特殊体位的维持及鼻腔顶壁滴药的位置对患者来说不易掌握,故此方法在在嗅觉障碍患者嗅裂区给药中存在局限性。
目前,市场上没有针对维持鼻腔嗅裂区给药时患者特殊体位的装置,现有的各类鼻腔喷药装置设计思路为通过可调整角度的喷头使药剂可以在鼻腔内多方向递送,而患者的头部位置实际上只能由医师手工固定或患者自行维持,头位角度难以确定,给药效果不佳,也容易造成患者不适。对于身体衰弱或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而言,扭转并维持这样的头位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鼻腔嗅裂区滴药头位装置。
具体地,所述鼻腔嗅裂区滴药头位装置,包括:顶面、底面和至少一个侧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相对于所述底面倾斜;
在所述顶面上设置有第一标识单元、第二标识单元和第三标识单元。
可选地,所述顶面相对于所述底面的倾斜角度在20度到30度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标识单元、所述第二标识单元和所述第三标识单元中的任一标识单元包括与所述顶面较低一侧的边缘垂直的标识条带,其中,所述顶面较低一侧的边缘是所述顶面最靠近所述底面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标识单元、所述第二标识单元和所述第三标识单元中的任一标识单元包括多个凸起物,所述多个凸起物的中心连线与所述顶面较低一侧的边缘垂直,其中,所述顶面较低一侧的边缘是所述顶面最靠近所述底面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标识单元、所述第二标识单元和所述第三标识单元中的任一标识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凸起物,所述一个或多个凸起物的轴线与所述顶面较低一侧的边缘垂直,其中,所述顶面较低一侧的边缘是所述顶面最靠近所述底面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标识单元位于所述顶面中部;
所述第二标识单元和所述第三标识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标识单元平行设置,并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标识单元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标识单元的位置对应于人体从侧卧状态在保持躯干不动的情况下头部向左转动20度到30度之间的预定角度后耳孔所在的位置,其中,在所述侧卧状态下,人体中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标识单元,肩部靠近所述顶面较高一侧的边缘,头顶靠近顶面较低一侧的边缘,耳孔放置于第一标识单元上,其中,所述顶面较高一侧的边缘是所述顶面最远离所述底面的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2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泌尿外科尿路麻醉冲洗设备
- 下一篇:皮肤原位打印用打印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