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茶壳浸提液在降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91472.6 | 申请日: | 2019-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令;方海富;高宇;张强;马丽丽;王佰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7/14 | 分类号: | C09K17/14;A01B79/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范鑫鑫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 壳浸提液 降低 土壤 温室 气体 排放 中的 应用 | ||
本申请属于油茶壳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油茶壳浸提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油茶壳浸提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油茶壳,洗净,干燥,粉碎,过筛得到油茶壳粉;向油茶壳粉中加入水,恒温浸提,然后振荡、过滤,滤液即为油茶壳浸提液。将浸提液施用于土壤,定期采集气体并检测土壤排放的气体中的氧化亚氮含量,发现浸提液能大大降低土壤中氧化亚氮的排放速率。浸提液的原料来源广,制备方法简单,是一种便于推广的、经济可行的降低氧化亚氮排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茶壳的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制备油茶壳浸提液,利用油茶壳浸提液降低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壳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肥料、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研究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因此,针对油茶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提取油茶壳中的多糖等组分,或者利用油茶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肥料、除臭剂、阻燃复合材料和生物质炭等,具体在中国专利CN109796289A、CN107899385A、CN106947276A和CN108745288A中有相关报道。
土壤氧化亚氮为重要温室气体,其浓度上升将通过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化和极度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台风等)频发,同时导致土壤氮流失,影响土壤氮的有效性和农业施肥效率。另外,氧化亚氮可以参与各种光化学反应并影响臭氧层稳定性,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氧化亚氮来源中,土壤是最重要的排放源,约占据大气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土壤氧化亚氮减排意义重大。目前,针对土壤氧化亚氮减排提出了多种方法,包含化学、生物硝化抑制剂施用等措施,但是硝化抑制剂生产成本较高,难以有效全面推广。中国专利CN102308687A公开了一种降低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秸秆生物黑炭土壤处理方法,其中以秸秆为原料,热裂解、研磨得到粒径小的生物黑炭,再撒施在土壤表面,通过耕耙与土壤混合均匀,实现减低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生物黑炭的制备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生产操作复杂,不够节能。
期刊“油茶叶及凋落物浸提液对紫苏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中提及利用油茶叶或凋落物,将其粉碎后按照40g粉末加水至1L密封浸泡24h,过滤得到水浸液,利用该水浸液研究对紫苏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油茶苗浸提液对植株幼苗化感作用的研究有部分报道,但是关于油茶壳浸提液的报道尚未查询到,浸提液用于土壤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更未见报导。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备油茶壳浸提液的方法,简单、快速地制备得到油茶壳浸提液,利用该浸提液处理土壤后,降低土壤中的氧化亚氮排放。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茶壳浸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油茶壳,洗净,干燥,粉碎,过筛得到油茶壳粉;
向油茶壳粉中加入水,恒温浸提,然后振荡、过滤,滤液即为油茶壳浸提液;所述油茶壳浸提液用于降低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以水作提取剂,且浸提温度低、时间短,简化了操作,避免使用有机溶剂,降低成本且环保。
优选地,油茶壳粉碎后,过2mm筛,得到油茶壳粉。
优选地,油茶壳粉与水的料液比为1g:9mL。
优选地,恒温浸提的温度为35-50℃,浸提的时间为1-2h。
优选地,恒温浸提的温度为35℃,浸提的时间为2h。
优选地,恒温浸提的温度为50℃,浸提的时间为1h或2h。
优选地,振荡的时间为30-60min,振荡的频率为50-90Hz。
优选地,所述振荡的频率为85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农业大学,未经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1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