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维可视化的多源异构数据多层DRNN深度融合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88720.1 | 申请日: | 2019-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6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罗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瑞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V10/80;G06V10/8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 地址: | 11016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维 可视化 多源异构 数据 多层 drnn 深度 融合 方法 | ||
1.多维可视化的多源异构数据多层DRNN深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建立DRNN神经网络;
步骤二:多源异构数据输入DRNN神经网络,形成DRNN训练模板;
步骤三:建立DRNN网络的单层神经元个体的前向输出;其中单层网络作为激活的融合函数;
步骤四:建立DRNN网络的权值重构及修正;其中修正作为融合函数的存在;
步骤五:在DRNN网络的数据融合层通过数据特征融合,获得特征输出;
所述多源异构数据输入的具体步骤是:
x是多源异构输入,h是隐层单元,hi是i时刻的隐层单元,hi-1是i-1时刻的隐层单元,W作为自学习隐含层的权值;U作为融合层的权值,也就是DRNN网络的不同神经网络层的权重叠加权值;其中φ为激活函数:
hi=φ(Ux+Whi-1+b) (2);
建立权值重构及修正的具体步骤是:
首先重建隐单元;将初始特征向量值传递给隐单元;然后特征向量由隐层单元重建;这些特征向量再次映射给隐单元,这样就获取新的隐单元;
再通过增加进DRNN神经网络的层数会改变训练数据的概率,以获得海量数据特征的真实表达;
其中,O为个体的前向输出;U作为融合层的权值;Wt和Ut表示不同层间的最优梯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可视化的多源异构数据多层DRNN深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DRNN神经网络的具体步骤是:针对多源异构数据,建立基于深度经网络循环递归自学习网络;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在每层形成递归网络,该递归网络采用深度自学习,生成DRNN网络;
在靠近底层数据,建立DRNN网络的有向图模型,层中节点之间没有链接,而在最远离部分使用模糊融合判决,通过前向自编码,增加隐藏层的层数,获得相应的生成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可视化的多源异构数据多层DRNN深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基于深度经网络循环递归自学习网络的具体方法是:
采用分层架构,每层根据目标的特征自适应建立不同的层结构;而且每个层结构可以分配不同的融合节点;通过时间序列的融合节点完成递归;经过层结构的递归循环,完成多源数据的特征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可视化的多源异构数据多层DRNN深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模型即是节点权值模型,
hi=arg minφ(U∑xi+Whi-1) (1)
hi是i时刻的隐层单元,hi-1是i-1时刻的隐层单元,W、U是不同神经网络层的权重叠加权值,W作为自学习隐含层的权值;U作为融合层的权值,φ为激活函数:
生成模型是建立一个多源异构数据和评测指标的联合分布,联合分布通过针对目标的多源数据结构特征完成自学习评估,而且这些自学习分层网络被“限制”,这个限制条件分别为一个数据层和一个隐层,层间存在连接,但层内的单元间不存在连接;隐层单元被训练去捕捉在数据层表现出来的高阶数据的相关性,通过概率转移双向刻画数据特征;
DRNN神经网络通过非监督贪婪逐层方法预训练获得生成模型的权值,获得异构多源数据的关联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可视化的多源异构数据多层DRNN深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前端多源传感器采集的多源数据,将多源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效目标标注,得到多源异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可视化的多源异构数据多层DRNN深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个体的前向输出,其单层的多源异构数据形成模型为,公式如下:
Ot=Vht+c (3)
其中,O为个体的前向输出,V作为数据层的权值,c表示单层偏移量;通过单层的训练模型,形成多维异构数据的层间递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瑞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瑞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87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