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电厂锅炉煤灰排出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87602.9 | 申请日: | 2019-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8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航 |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B07B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4032 山东省菏泽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排 灰渣 分离装置 螺旋机构 煤灰 驱动轴 设备技术领域 电机输出端 火电厂锅炉 分离放置 分离流程 绿色生产 一端连接 振动分离 装置输送 出料端 火电厂 进料口 排料口 空气污染 灰口 排出 电机 自动化 简易 贯穿 | ||
1.一种火电厂锅炉煤灰排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排灰装置(1)、螺旋机构(6)和灰渣分离装置(7),所述锅炉排灰装置(1)的顶部连接锅炉排灰口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锅炉排灰装置(1)的底部出料端开设有排料口(3);所述锅炉排灰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输出端固定有驱动轴(5),所述驱动轴(5)贯穿所述锅炉排灰装置(1)内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螺旋机构(6);
所述螺旋机构(6)包括有外壁开设螺旋叶片的螺旋绞龙(61),所述电机(4)和所述螺旋绞龙(61)之间通过所述驱动轴(5)转动连接;
所述排料口(3)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灰渣分离装置(7),所述排料口(3)的底部贯穿于灰渣分离箱(71)的内部,所述灰渣分离箱(71)的内壁对称固定有筛网架(72),两组所述筛网架(72)的对立面内夹持开设筛孔的筛网(73),所述筛网(73)的底部连接有振动马达(7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锅炉煤灰排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渣分离箱(71)与所述排料口(3)的连接端为倾斜壁,倾斜角度至少为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电厂锅炉煤灰排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渣分离箱(71)为单面开口,且开口端与倾斜壁相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锅炉煤灰排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筛网架(72)上对称开设有凹槽,凹槽规格与所述筛网(73)的两端规格相匹配,所述筛网(73)的两端嵌入两组所述筛网架(72)上开设的凹槽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电厂锅炉煤灰排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73)的底部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振动马达(74),两个所述振动马达(74)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筛网(73)的底部中间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电厂锅炉煤灰排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73)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灰渣分离箱(71)底部连接的灰斗(7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锅炉煤灰排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机构(6)还包括齿轮盘(62)和辅助螺旋绞龙(63),所述螺旋绞龙(61)贯穿所述锅炉排灰装置(1)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齿轮盘(62),所述齿轮盘(62)上还连接有位于所述锅炉排灰装置(1)内部的辅助螺旋绞龙(63),所述辅助螺旋绞龙(63)和所述螺旋绞龙(61)之间通过所述齿轮盘(62)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电厂锅炉煤灰排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绞龙(61)与所述辅助螺旋绞龙(63)结构相同,安装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火电厂锅炉煤灰排出分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锅炉燃烧发电的灰渣由所述进料口(2)置入所述锅炉排灰装置(1)内部;
步骤二、所述锅炉排灰装置(1)运行,所述电机(4)驱动所述驱动轴(5)转动带动所述螺旋绞龙(61)旋转,灰渣沿所述螺旋绞龙(61)外壁的螺旋叶片沿转动方向前进,运输至所述排料口(3)位置处排放至所述灰渣分离箱(71)内;
步骤三、灰渣沿所述灰渣分离箱(71)倾斜壁下落至所述筛网(73)上表面,所述振动马达(74)运行驱动所述筛网(73)在所述振动马达(74)上做竖直方向的上下震动,灰渣受震动出现煤渣与煤灰的分离,分离后的煤灰沿所述筛网(73)的筛孔落至灰斗(75)的上表面,余下的煤渣留存在所述筛网(73)上表面,完成煤渣与煤灰的分离;
步骤四、根据锅炉功率定期清理所述灰渣分离箱(71)内部分离完成的煤渣与煤灰,保持所述灰渣分离箱(71)内部的清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航,未经刘建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760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