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纳米孔测序检测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6443.0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0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郑洪坤;王运通;李绪明;邓德晶;梁若冰;王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B30/00 | 分类号: | G16B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陈征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孔测序 检测 基因组 结构 变异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孔测序检测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方法,包括纳米孔测序数据质控并进行基因组mapping;挖掘within‑alignment reads和split reads信息;界定结构变异和分型;多样本数据变异类型整合。本发明方法能够检测突变体和野生型材料的变异、极端抗性材料间的变异、转基因事件检测与插入片段位置查找;还能够针对大样本量结果有机整合,并辅助变异位点的纠正;针对自然资源群体提供丰富的结构变异数据,进行后续GWAS分析;不仅能够检测常见的大片段的结构变异,在嵌合型变异的检测上也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同时,针对分型的结构变异所在reads进行聚类,判定结构变异的纯合和杂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信息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孔测序检测 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方法,具体涉及纳米孔测序下机数据质控、参考基因组 比对、结构变异检测以及最终大样本量数据整合。
背景技术
基因组结构性变异(Structure Variantions),通常指的是基因组上大片段 的序列变化和位置关系变化,有丰富的变异类型,包括长度在50bp以上的 大片段序列插入或者缺失(Big Indel)、串联重复(Tandem repeate)、染色 体倒位(Inversion)、染色体易位(Translocation)、拷贝数变异(CNV)以 及形式更为复杂的嵌合型变异。相比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构变异在 变异基数中所占比例更多,对基因组的影响更大,一旦发生变化,往往给 生命体带来重大影响。在人类上面,稀有且相同的一些结构性变异和疾病 的发生相互关联甚至还是其直接的致病诱因,比如自闭症、肥胖症、精神 分裂症和癌症等都与结构变异相关;在植物上面,结构变异与许多表型变 异、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相关,因此成为日趋重要的研究领域。
大多数高通量测序技术基本是对短片段DNA(一般为150-300bp)进行 测序,在分析较大的结构变异时比较困难,准确度和精度相对不高。为此, 本领域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针对长片段DNA测序,准确、精确地检测基因 组结构变异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还没有一种非常完善的针对长片段 DNA的基于纳米孔测序检测结构变异的方法这个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 于reads比对(within-alignment和split reads)信息检测大片段结构变异和 嵌合型结构变异,同时结合reads支持信息进行结构变异聚类,判别杂合和 纯合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纳米孔测序检测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方法,包括 步骤:
(1)纳米孔测序数据质控,并进行基因组mapping;
(2)基于步骤(1)的比对结果挖掘within-alignment reads和split reads 信息;
(3)基于reads支持信息界定结构变异和分型;
(4)多样本数据变异类型整合。
本发明的基于纳米孔测序检测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方法流程图见图1。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纳米孔测序数据质控,并进行基因组 mapping包括步骤:a、过滤测序接头序列、过滤质量值小于7的reads、 过滤长度小于500bp的reads;
b、将质控后的干净数据mapping到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效率、全基 因组reads覆盖度、测序深度统计;
c、基于b中的信息进行纳米孔测序数据整体比对质量评估,判断三代 数据异常,若比对效率高于70%,并且全基因组覆盖度高于50%,则进行 下游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6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肿瘤新抗原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转基因鉴定方法及鉴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