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膜外麻醉穿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5328.1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8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龚玉华;赵建民;孙义;张析哲;邱颐;哈达;石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玉华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陈冠霖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膜外 麻醉 穿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膜外麻醉穿刺系统,其包括穿刺导向定位装置、穿刺针、自动进针装置和穿刺监控装置;穿刺针包括穿刺针体、针座、针芯、封堵帽、耳翼和传感器导管,穿刺监控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图像显示器、控制器和回流指示器;压力传感器通过穿刺针的传感器导管与穿刺针体连通;在穿刺导向定位装置上设有穿刺导向通道;穿刺针的穿刺针体滑动置于穿刺导向通道内,穿刺监控装置的传感器导管与穿刺针体的内腔连通;穿刺监控装置的控制器与自动进针装置电连接,控制自动进针装置的启停,本发明避免因人为操作因素造成麻醉失败,降低硬膜外麻醉穿刺操作难度,提高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率,减少麻醉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膜外麻醉穿刺系统。
背景技术:
硬膜外神经阻滞是国内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麻醉技术,其成功的首要前提是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因此确定穿刺针及硬外导管进入硬脊膜外间隙是其关键的技术环节。至今,由于硬膜外阻滞一直为盲探性穿刺置管技术,主要依靠操作者的主观感觉,其可靠性低,无客观指征可循可控,麻醉失败原因常无据可查;为我国麻醉并发症及麻醉事故的主要来源。
虽然专利号:CN200920000974.4,专利名称:硬膜外隙麻醉监测套组和专利号:CN201620260596.3,专利名称:一种指征可视化硬膜外麻醉定位监测组合套件的专利公开了采用压力波形作为硬膜外神经阻滞可视化指征,让医生有客观的监测指标来判断硬膜外隙穿刺是否正常,有效地预防并避免和杜绝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有了客观的可视化指征显示穿刺针进入硬脊膜外腔,但是,硬膜外穿刺操作仍处于手动操作下控制,且需手、眼时时同步进行,人工操作与可视化指征信息存在敏感性不一致或错误反应情况,即人工操作慢于电子信息显示,不能瞬即停止进针,易造成损伤及麻醉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压力波形作为硬膜外神经阻滞可视化指征,采用机械化操作代替传统的手动穿刺操作,自动完成硬膜外隙穿刺,穿刺过程及深度可控的硬膜外麻醉穿刺系统。
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硬膜外麻醉穿刺系统,其包括穿刺导向定位装置、穿刺针、自动进针装置和穿刺监控装置;在所述穿刺导向定位装置上设有穿刺导向通道;所述穿刺针的穿刺针体滑动置于所述穿刺导向通道内;所述穿刺监控装置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穿刺针的传感器导管与所述穿刺针的穿刺针体内腔连通;所述穿刺监控装置的控制器与所述自动进针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自动进针装置的启停。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体,在所述定位主体内活动设有导向装置,在所述定位主体上活动设有与所述导向装置摩擦接触的锁紧装置;在所述导向装置上开设有所述穿刺导向通道,所述穿刺导向通道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定位主体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定位主体侧壁上设有绑带和/或在所述定位主体底面上设有医用贴片。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进针装置为电动推杆或机械手;所述穿刺针的耳翼夹持固定在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顶端或所述机械手上。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包括所述穿刺针体、针座、针芯、封堵帽、所述耳翼和所述传感器导管,所述穿刺针体中空,与所述针座相连接,所述穿刺针体的针尖部位与传统麻醉穿刺针形状相同,所述针座一端与所述穿刺针体连接,另一端有通用入口,所述针芯、注射器、硬膜外导管可经此口进入,所述耳翼位于所述针座与所述针体连接部,所述针座上端有侧支开口,与所述传感器导管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监控装置包括所述压力传感器、压力图形显示器、所述控制器和回流指示器;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由信号输出管、信号输出端连线、压力传感芯片、排气阀、三通座阀、排气管构成;所述信号输出管与所述三通座阀连接;所述回流指示器为容量3ml透明可视材质液体收集器,内置低阻活动性内栓。
所述的穿刺针、穿刺监控装置各连接接口处都应符合行业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玉华,未经龚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53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控视觉疲劳的方法和光学系统
- 下一篇:具有双杆结构的烫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