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开暗孔的建筑内墙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85299.9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3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夏勇;温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勇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C2/5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孙兵 |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开暗孔 建筑 内墙 | ||
本发明属于建筑内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开暗孔的建筑内墙,针对现有的内墙开孔复杂且开孔过后存在承重缺陷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外框,所述外框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面板,所述外框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分别设置有开口相对且互相平行的槽钢滑轨,且两根槽钢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两根支撑板,面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均开有第二矩形孔,且第二矩形孔相对的两侧竖直面上由上至下分别开有三对插孔,三对插孔中均插接有方管横梁。本发明在本建筑内墙的表面进行开暗孔的时候可以将内部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支撑板向开暗孔位置的两侧移动,避免破坏承重装置,从而保证了装置的承重效果不受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内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开暗孔的建筑内墙。
背景技术
按墙体在建筑中的位置和走向分类:分为外墙和内墙两类,沿建筑四周边缘布置的墙体称为外墙,被外墙包围的墙体称为内墙,外墙是室外空气隔墙,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墙体,多为“冷墙”,内墙,指在室内起分隔空间的作用,没有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墙体,多为暖墙,但是现有的内墙在装修过程中多要为了节约空间需要在内墙中开设暗槽用来做储物间或者做摆件置物架。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7686055U公开的一种新型建筑内墙,包括建筑内墙本体,所述建筑内墙本体的内部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厚雕花板,且两个厚雕花板之间依次设置有玻璃纤维棉和轻钢龙立柱,所述建筑内墙本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顶部通过滑套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内端前侧位于建筑内墙本体上设置有紧固器,虽然该内墙在安装时方便快捷,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且内部的设置大大增加装置的成本,并且在需要开暗槽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内部是否有杆状构件阻挡,开槽尤其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内墙开孔复杂且开孔过后存在承重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便于开暗孔的建筑内墙。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于开暗孔的建筑内墙,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外框,所述外框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面板,所述外框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分别设置有开口相对且互相平行的槽钢滑轨,且两根槽钢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两根支撑板,面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均开有第二矩形孔,且第二矩形孔相对的两侧竖直面上由上至下分别开有三对插孔,三对插孔中均插接有方管横梁,两个所述支撑板靠近第二矩形孔的两端均开有横向设置的第一矩形孔,且第一矩形孔相对的两侧分别开有同轴分布的螺孔,且两个支撑板的螺孔中分别螺接有同轴分布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相远离的两端均设置有抵盘,且抵盘靠近外框内壁的一侧均卡接有小球,两个支撑板相对的一侧靠近螺孔的端部均开有沉槽,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转动环和定位盘,转动环的端部固定有与定位盘形成转动连接的套盘,第二螺杆的端部还焊接有六棱柱环,转动环的外壁开有限位孔。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所述插孔同轴分布且尺寸规格相同。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所述外框相背的两侧外壁分别设置有卡槽和凸棱,且凸棱的尺寸与卡槽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开有弹簧槽,且弹簧槽的底部均固定有压缩弹簧。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所述压缩弹簧的顶端均固定有推力球轴承,且推力球轴承的顶端固定有滚珠。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该便于拆装的建筑内墙,通过设置滑动连接在两个槽钢滑轨之间的两个支撑板,从而在本建筑内墙的表面进行开暗孔的时候可以将内部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支撑板向开暗孔位置的两侧移动,避免破坏承重装置,从而保证了装置的承重效果不受影响。
2、该便于拆装的建筑内墙,通过设置滑动连接在插孔内的方管横梁,当暗孔开设过后需要在暗孔内安装较重的物件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能承载重量的物体,此时即可将就近的方管横梁抽出,或将装置吊在方管横梁的下方或将装置放置于方管横梁的上方,可以有效地将装在暗孔内的装置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勇,未经夏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52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