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重复分离热接口的模块化可重构卫星热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4748.8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9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帼杰;陈余军;王敏;彭真;陶家生;王大鹏;刘百麟;闫森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G1/50 | 分类号: | B64G1/5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1001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重复 分离 接口 模块化 可重构 卫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可重复分离热接口的模块化可重构卫星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根据卫星设备热耗及载荷热流密度进行模块化划分;
其中,模块化划分的具体方法为:
热耗小于150W、载荷热流密度低于1W/cm2的模块为第一类模块;热耗小于150W、载荷热流密度介于1W/cm2与3W/cm2之间的模块为第二类模块;热耗大于150W、载荷热流密度低于1W/cm2的模块为第三类模块;热耗大于150W、载荷热流密度介于1W/cm2与3W/cm2之间的模块为第四类模块;热耗大于150W、载荷热流密度高于3W/cm2的模块为第五类模块;
(2)对步骤(1)模块化划分后的所有种类模块均单独进行封装,于步骤(1)中所得模块化划分结果中,根据卫星设备热耗及载荷热流密度分别选取各类模块对应的可重复分离热接口;
其中,根据模块化划分结果选取各模块对应的可重复分离热接口的具体方法为:
所述可重复分离热接口包括固固导热接口、液路接口和气液接口,其中:
第一类和第二类模块采用固固导热接口,第三类和第四类模块采用液路接口,第五类模块采用气液接口;
(3)根据步骤(1)中所得模块化划分结果,进行热控制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根据具体任务需求选取所需模块并通过各模块封装箱上可重复分离热接口进行连接,同时进行可重复分离热接口设置,并对封装箱壁进行涂覆处理或加装散热装置完成热控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复分离热接口的模块化可重构卫星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4),于热控制试验中,模拟步骤(3)中热控制处理后各模块封装箱散热能力,若能达到具体任务需求,则热控制处理有效,若不能达到具体任务需求,则返回步骤(3)更改各模块热控制处理方法并重新进行模拟直至达到具体任务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复分离热接口的模块化可重构卫星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固导热接口、液路接口和气液接口与卫星平台通过对应接口进行匹配对接,均可为卫星系统的进行协同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复分离热接口的模块化可重构卫星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模块的热控制处理方法具体为:
所述固固导热接口设置于第一类模块封装箱与其它模块封装箱对接面上,固固导热接口中心设置锁紧释放装置,第一类模块封装箱内壁、固固导热接口内侧均涂覆有石墨烯膜,且第一类模块封装箱外壁镀涂石英玻璃镀铝二次表面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复分离热接口的模块化可重构卫星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模块的热控制处理方法具体为:
所述固固导热接口设置于第二类模块封装箱与其它模块封装箱对接面上,固固导热接口中心设置锁紧释放装置,第二类模块封装箱内壁、固固导热接口内侧均贴附U型热管,且第二类模块封装箱外壁镀涂石英玻璃镀铝二次表面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复分离热接口的模块化可重构卫星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类模块的热控制处理方法具体为:
所述液路接口设置于第三类模块封装箱与其它模块封装箱对接面上,封装箱结构板板内预留槽道,与液路接口连接,并通过液路接口与卫星平台配置的机械泵、可展开式热辐射器连通形成单相流体回路,回路工质选用全氟三乙胺,第三类模块封装箱内壁涂覆石墨烯膜,且第三类模块封装箱外壁镀涂石英玻璃镀铝二次表面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复分离热接口的模块化可重构卫星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类模块的热控制处理方法具体为:
所述液路接口设置于第四类模块封装箱与其它模块封装箱对接面上,封装箱结构板板内预留槽道,与液路接口连接,并通过液路接口与卫星平台配置的机械泵、可展开式热辐射器连通形成单相流体回路,回路工质选用全氟三乙胺,第四类模块封装箱内壁贴附平板热管,且第四类模块封装箱外壁镀涂石英玻璃镀铝二次表面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474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燃料微型推进器
- 下一篇:一种螺旋仿生抗冲击结构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