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及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83655.3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8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菅原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迪睿合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G02F1/13363;G03B2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桂霞;杨戬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元件 液晶 显示装置 投射 图像 | ||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及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大幅缩小配置空间,且在耐久性优异的同时,可抑制高成本化的光学元件。将偏振器和相位差补偿元件的功能一体化。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具有透明基板,且在所述透明基板的一面具有偏振器,在所述透明基板的与所述偏振器相反的面具有相位差补偿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和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因其图像形成原理而必须在液晶面板上配置偏振板(偏光板)。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改善对比度或视角特性,利用使用相位差补偿板的光学补偿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偏振板,例如提出了吸收型的线栅型偏振板,所述偏振板通过在基板上形成比使用频带(使用帯域)的光的波长小的间距的金属格子,并在该金属格子上形成介电层和无机微粒层,在利用干扰效应消除从金属格子反射的光的同时,透过另一侧的偏振成分(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光学补偿技术,例如提出了使用通过倾斜蒸镀膜形成的2片相位差补偿板进行光学补偿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光学补偿方法中,使2片相位差补偿板在面内方向旋转,通过将相对角度(関係角度)调整为最佳位置而改善对比度。
另外,提出了使用至少具有2个补偿层,按照它们的相位差的值或面内的光学轴方向互不相同来配置并贴合的相位差补偿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参照专利文献3)。
但是,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不断小型化,配置偏振板或相位差补偿板的空间逐渐不足。因此,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光学补偿方法中,由于需要2片相位差补偿板和使这2片相位差补偿板旋转的旋转机构,所以担心搭载空间增加,难以适应小型化。
另外,由于专利文献3所述的相位差补偿板是通过贴合2个补偿层而形成,所以需要粘接剂,耐久性存在问题。另外,由于需要2片基板,所以还有高成本化的顾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69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458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8/08l91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技术而进行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大幅缩小配置空间,且在耐久性优异的同时,也可抑制高成本化的光学元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着眼于若将偏振板和相位差补偿板的功能一体化,则成为不仅大幅缩小配置空间,而且在耐久性优异的同时,也可抑制高成本化的光学元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具有透明基板,且在所述透明基板的一面具有偏振器,在所述透明基板的与所述偏振器相反的面具有相位差补偿元件。
所述偏振器可具有线栅结构,具有以比使用频带的光的波长短的间距排列在所述透明基板上,且在规定方向延伸(延在)的格子状凸部。
所述格子状凸部可从所述透明基板侧起依次具有线状金属层、第1介电体层和吸收层。
所述第1介电体层可为Si氧化物或Al氧化物。
所述格子状凸部可从所述透明基板侧起依次具有线状金属层和介电吸收层。
所述线状金属层可为选自Al、Ag、Cu、Mo、Cr、Ti、Ni、W、Fe、Si、Ge、Te和包含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合金的至少1种。
所述格子状凸部可至少将表面的一部分用第2介电体层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迪睿合株式会社,未经迪睿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36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门装置
- 下一篇:真伪判断系统、图像形成装置、服务器装置、打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