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相电能表端子发热监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83632.2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5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龙翔林;刘秀峰;王亚楠;蒋卫平;章恩友;马益平;钟祖安;张静;姚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迦南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5/04 | 分类号: | G01R35/04 |
| 代理公司: | 慈溪方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2 | 代理人: | 郭艳薇 |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相 电能表 端子 发热 监测 方法 | ||
一种单相电能表端子发热监测方法,本发明首先选取相对误差较小的电流测试点,读取这些火线电流与零线电流的比值确定标准参考值Ki,再实时监测运行过程中火线电流与零线电流的比值Kj,判断Kj相对于Ki的变化,结合电流回路的特性,就可以判断出是火线端子发热还是零线端子发热。通过本发明的监测方法实现端子发热故障检测,减小电能表烧坏几率,降低火灾风险,且本发明的监测方法不依赖于温度传感器,降低了成本,监测方法简单,不需要高速的运算能力的MCU。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相智能电表点端子发热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智能电能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端子烧坏情况,智能电能表刚刚开始的几年,因为端子材料使用的ABS+GF,此类问题出现情况比较多。2013后,端子材料使用PB+GF,问题相对少了些,但是仍然存在端子烧坏的情况。电能表端子烧坏主要原因是电能表电流回路电阻大,在大负载电流时发热所致。而接触电阻大是产生这个原因的基本因素,也就是螺丝未打紧或电线有问题。电流回路螺丝在表壳内和表壳外都有,但表壳内的端子螺丝一般是可以保证打紧了的,因为经过厂商和计量中心两道误差检测,如果存在问题,检测无法通过。因此,实际产生原因来自安装现场,但是这个没法从管理流程上杜绝,需要有一种技术来实时监测,而且最理想的办法是通过软件算法分析,而不用增加温度传感器,以降低材料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软件算法实现端子发热监测的一种单相电能表端子发热监测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单相电能表端子发热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产品设计完成后,进行测试,在负载电流的整个量程范围内取电流测试点,对负载电流进行误差测试,对测得的误差值各点按线性度进行电流分段,选取电流分段内相对误差较小的点作为分段参考点;
(2)在电能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分段参考点进行火线电流与零线电流的测量,并计算其比值Ki,进行存贮;
(3)在现场运行时,实时监测火线电流与零线电流的比值Kj,比较Kj与相应电流分段的Ki,并连续监测数分钟,当Kj相对Ki呈逐渐变小的趋势,则判断为电能表端子发热故障;
(4)上报端子发热警告。
作为优选,在步骤(1)中,电流分段内各点的相对误差波动小于0.1%,在电流分段内进行曲线拟合,所述的分段参考点为对应电流分段内与拟合曲线最接近的点。
本发明利用单相智能电能表电流回路的特性,根据实测,火线电流与零线电流的比值,因为火线端子接触不良导致温度升高后的误差变化是向负误差偏离,而且向负误差快速变化,因为零线端子接触不良导致温度升高后的误差变化是向正误差偏离,而且误差变化较慢,则不管是火线端子还是零线端子接触不良都会导致火线电流与零线电流的比值减小,只是如果快速变化则为火线端子接触不良,如果变化较慢则为零线端子接触不良。则本发明首先选取相对误差较小的电流测试点,读取这些火线电流与零线电流的比值确定标准参考值Ki,因为对每个电流点都做测试不现实也会影响生产,再实时监测运行过程中火线电流与零线电流的比值Kj,判断Kj相对于Ki的变化,结合电流回路的特性,就可以判断出是火线端子发热还是零线端子发热。
检测到端子发热故障后,电能表向主站系统发送故障告警,主站系统可根据此告警,发送给用户提示风险,同时安排人检查处理,消除隐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的监测方法实现端子发热故障检测,减小电能表烧坏几率,降低火灾风险,且本发明的监测方法不依赖于温度传感器,降低了成本,监测方法简单,不需要高速的运算能力的MCU。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迦南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迦南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3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