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循环容量衰减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83537.2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8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庆庆;郝虹阳;朱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7 | 分类号: | G01R31/387;G01R31/378 |
| 代理公司: | 34119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干桂花 |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正负极材料 全电池 锂离子电池 克容量 拆解 充放电测试 化学体系 容量衰减 制作 衰减 加工工艺参数 循环容量衰减 充放电循环 电池容量 工艺制作 阶段电池 节点容量 正负极片 分析 锂离子 测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循环容量衰减分析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设计需要,确定锂离子电池化学体系和加工工艺参数,利用正负极材料制作扣电池和全电池;将扣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计算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将全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将电池容量衰减不同阶段节点的全电池拆解,并将拆解电池的正负极片制作成扣电池,对其进行充放电测试,计算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将初始制作的扣电池和拆解电池制作的扣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进行对比,确定各阶段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本发明利用相同化学体系和工艺制作扣电池和锂离子全电池分析各阶段节点容量衰减的原因,相对于仅用扣电池分析容量衰减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循环容量衰减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纯电动汽车中,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避免循环性能劣化较快问题,开展锂离子电池循环失效分析势在必行。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包括可逆衰减和不可逆衰减,不可逆容量衰减是电池内部发生不可逆改变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容量损失。电池容量损失的根源在于材料的失效,电池的主材包括正极和负极材料。目前针对正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研究主要在扣电池中,然而单纯利用正负极材料制作扣电池分析容量衰减较为不准确。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循环容量衰减分析方法,可解决当前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分析不准确这一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循环容量衰减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设计需要,确定锂离子电池化学体系,设计电池结构并确定电池加工工艺参数;
S2:按照确定的化学体系及加工工艺参数,利用正负极材料制作扣电池和全电池;
S3:将扣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计算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
S4:将全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将电池容量衰减不同阶段节点的全电池进行拆解,并将拆解电池的正负极片制作成扣电池;
S5:将S4中电池容量衰减不同阶段节点的正负极极片制作的扣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计算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
S6:将S5与S3中的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进行对比,确定各阶段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
优选地,S1中,锂离子电池化学体系包括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正负极集流体型号。
优选地,S1中,电池加工工艺参数包括面密度、压实密度。
优选地,S3和S5中的扣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相同。
优选地,S3和S5中,将扣电池进行1C充放电测试。
优选地,S4中,将全电池按照1C恒流充电至4.2V,恒压至0.05C,静置30分钟,然后1C放电至2.8V,静置30分钟,按此工步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
优选地,S5中,将电池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95%、90%、85%、80%的全电池进行拆解。
优选地,S6中,将S5与S3中的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进行对比,是分别对比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克容量的衰减速率,将衰减较快的电极材料定为衰减的主要影响因素。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相同化学体系和工艺分析制作扣电池和锂离子全电池分析各阶段节点容量衰减的原因,相对于单纯正负极材料制作扣电池分析容量衰减准确,可以去除化学体系匹配性对循环衰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正负极材料克容量保持率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3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