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结构微纳米纤维针织面料、纺纱装置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83260.3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8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梅城;洪杰;尹桂波;吉利梅;陈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D04H3/02 | 分类号: | D04H3/02;D04H3/10;D01F1/10;D01F6/92;D01F8/06;D01F8/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结构 纳米 纤维 针织 面料 纺纱 装置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多层结构微纳米纤维针织面料、纺纱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包括表层、里层、连接层,表层、里层均采用多层结构微纳米纤维包芯纱,连接层采用涤纶DTY长丝,多层微纳米纤维包芯纱纺纱装置包括喷丝装置、输送装置、喂纱装置和聚合加捻装置,喷丝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上方,接收、输送多层微纳米纤维,喂纱装置输送芯纱,聚合加捻装置把多层微纳米纤维与芯纱进行包缠、加捻形成包芯纱,然后卷绕在筒管上。本发明通过采用不同成分的多层结构微纳米纤维包芯纱针织成多层面料,具有手感蓬松、柔软、富有弹性,同时具有保暖、吸湿、透气、抗菌等功能,可以满足市场对针织面料功能性及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多层结构微纳米纤维针织面料、纺纱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里料和家纺等产品中,针织面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吸湿透气,舒适保暖,是童装使用最广泛的面料,可以采用多种纱线、多种纤维原料进行加工。
双层针织面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针织面料结构,可以通过不同原料的配置,实现多种面料性能。例如:利用具有良好芯吸性及卫生性的疏水型丙纶纤维作里层,采用吸湿性天然纤维或更细旦的丙纶丝作外层,以改变皮肤与服装内层的接触状态;丙纶纤维的良好芯吸效应能将皮肤表面的液相汗迅速引离、由表层的吸湿性纤维吸收散发,可以把内层汗水吸到表层,然后快速蒸发,从而使织物内层与人体皮肤接触保持干燥,避免冷、湿不适的感觉,丙纶纤维还能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达到服用舒适性的改善。
通常采用双层针织结构,结合组织设计、纤维材料选择和后整理设计来实现针织物的水分传导功能设计,广泛用于生产制造各种运动服装,以期实现导湿快干、保暖等功能,来满足不同运动情况下的着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多层结构微纳米纤维针织面料、纺纱装置及其生产方法,通过采用多层结构微纳米纤维包芯纱形成多层针织面料,增加了针织面料的功能性,保证面料蓬松、柔软、舒适,即具有良好的保暖、透气、透湿性能,又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为微纳米纤维包芯纱在针织面料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结构微纳米纤维针织面料的纺纱装置,包括喷丝装置、输送装置、喂纱装置和聚合加捻装置,所述喷丝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上方,所述喷丝装置上设有喷嘴,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网帘、输送帘和集棉器,所述网帘与喷嘴对应设置,所述输送帘设置在网帘下方,所述输送帘上设有压辊,所述集棉器设置在输送帘输送方向的端部,还包括纤维和芯纱,所述喂纱装置包括筒纱和导纱杆,所述芯纱固定在筒纱上,所述聚合加捻装置包括紧压罗拉、锭翼和筒管,所述纤维通过集棉器输送到紧压罗拉,所述芯纱通过导纱杆牵引到紧压罗拉,所述锭翼设置在紧压罗拉一侧,所述筒管设置在锭翼内。
优选的,所述喷丝装置上设有A区、B区和C区,所述网帘设有三个,三个网帘分别对应A区、B区和C区设置,所述网帘旋转循环设置,所述网帘环型设置形成空腔,三个所述空腔内分别设有吸风管。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导棉板,所述导棉板一端与网帘连接,所述导棉板的另一端与输送帘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棉器靠近输送帘的一端宽于靠近紧压罗拉的一端,所述集棉器靠近紧压罗拉的端部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喂纱装置还包括退纱罗拉、导纱杆和导丝轮,所述退纱罗拉与筒纱连接,所述导丝轮设置在导纱杆和紧压罗拉之间。
一种多层结构微纳米纤维针织面料纺纱装置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的切片材料,加入不同的母粒,经过加工处理,将加工好的材料通过A区、B区和C区上的喷嘴纺丝组件,在对应的网帘上成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32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锁四边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