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摄像单元的配置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82649.6 | 申请日: | 2019-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1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泽田真;石塚荣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1/22 | 分类号: | B60R1/22;B60R11/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祝博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摄像 单元 配置 结构 | ||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其他车辆的前照灯光在显示部产生光晕的情况的车辆用摄像单元的配置结构。在车辆用摄像单元的配置结构中,车辆用摄像单元具备对车辆(1)的周围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到的图像向显示装置输出的摄像装置。车辆用摄像单元配置于距地面925mm以上且最大车高以下的高度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对车辆的周围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的车辆用摄像单元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将具有对车辆的侧部后方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单元(相机)与显示由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的监视器进行一体化,并将该一体化而得到的监视器单元安装于前侧车门的前部的三角窗部分的技术(参照日本国特表2013-520363号公报)。
在日本国特表2013-520363号公报所记载的监视器单元安装于前侧车门的三角窗部分的状态下,监视器单元的监视器配置于车室内,监视器单元的摄像单元配置于车室外。摄像单元的摄像镜头以摄像镜头的光轴朝向车辆的侧部后方的方式设置于壳体的后表面。
然而,在日本国特表2013-520363号公报所记载的监视器单元中,未对设置于车外的摄像单元的高度位置进行充分的研究。
在由摄像单元对车辆的周围进行拍摄的情况下,有时因在夜间行驶时由后续车辆的前照灯光产生的光晕而妨碍后续车辆的轮廓的识别。当前,希望通过摄像单元的适当的设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能够抑制由其他车辆的前照灯光在显示部产生光晕的情况的车辆用摄像单元的配置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用摄像单元的配置结构中,所述车辆用摄像单元具备对车辆的周围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到的图像向显示装置输出的摄像装置,且所述车辆用摄像单元设置于车辆的外侧侧部,其中,所述车辆用摄像单元配置在距地面925mm以上且最大车高以下的高度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发明者做出的研究表明,在公共道路上使用的车辆的前照灯的设置高度位置即使高也不过是从地上起950mm程度,当考虑前照灯的光轴稍微朝向下方的情况时,若从地上起925mm以上的高度处存在摄像装置,则不易因后续车辆的前照灯的光而产生光晕。
在本配置结构中,在距地面925mm以上且最大车高以下的高度范围配置有车辆用摄像单元,因此能够抑制由其他车辆的前照灯光在显示装置产生光晕的情况。因此,在采用了本配置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在夜间行驶时用显示装置明确地识别后续车辆的轮廓。
也可以是,所述车辆用摄像单元配置于比侧车门的车门腰部靠下方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车辆用摄像单元不易穿过车门腰部的上方的窗框部而进入驾驶员的视野。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更广阔的驾驶员的直接视野。
也可以是,所述车辆用摄像单元配置于比压棱线靠上方的位置,其中,所述压棱线在车身侧部的外表面鼓起设置且实质上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在该情况下,在比车身侧部的鼓起的压棱线靠上方侧的位置配置有车辆用摄像单元,因此在车辆行驶时本车辆的前轮溅起的飞沫被压棱线的鼓起部分遮挡,不易附着于车辆用摄像单元。因此,能够使由车辆用摄像单元的摄像装置拍摄出的图像更鲜明。
也可以是,所述车辆用摄像单元设置于在外表面具备收纳式的齐平车门把手的侧车门,所述车辆用摄像单元与所述齐平车门把手在车辆侧视下形成为实质上相同的尺寸,并且配置于以所述压棱线上的点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
在该情况下,车辆用摄像单元与齐平车门把手在侧车门的侧视下隔着压棱线呈点对称地配置,因此侧车门的外观设计性提高。
也可以是,所述车辆用摄像单元配置于本车辆的映入量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整个显示画面的比例为规定值以下的高度位置。
在该情况下,能够充分地确保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中的车辆周围的映入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26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