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板及终端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82443.3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1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田华仁;杨小马;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G06F1/28;G06F1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宋正伟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板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板及终端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其中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中包括第一PIN;所述USB接口用于与充电器连接,为所述主板供电;温度检测电路,用于与所述USB接口中的所述第一PIN连接,通过所述第一PIN检测所述USB接口的第一温度;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当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则通过所述USB接口向所述充电器发送中断信号,所述中断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充电器停止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板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愈来愈多,使用时间愈来愈长,对终端设备本身的耗电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时可充电的需求就愈发重要了,现在市面上常用的充电方式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充电器,通过USB接口的数据线连接终端设备与充电器,为终端设备提供充供电。USB接口有四种类型,其中的USB Type-C(USB接口C类型)由于支持正反面盲插的特点,因此成为市面上USB接口的热门和主流趋势。
USB接口中以USB Type-C接口为例,其内部的标准设计采用的是金属端子与端子之间的凹槽形式,内部金属端子与端子之间的间隙非常小,导致用户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当内部有隐藏的不明液体或者异物时,如金属微粒等易造成充电的端子与不同的端子有短路现象,进而温度上升,造成烧机。
现有技术的处理方法是在USB接口连接器旁加一个负温度系数NTC电阻,NTC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也会引起相应的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口分压变化,根据这三者间的变化关系设定温度阈值,当触发这个温度阈值后,终端设备停止充电。如果这时USB接口由于异物或者错位造成微短路,终端设备虽然停止充电了,但是USB接口与充电器间仍可以形成回路,造成发热,导致USB烧口故障。
因此,现有技术中由于USB接口的异物或者错位造成微短路导致发热的故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板及终端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USB接口的异物或者错位造成微短路导致发热的故障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板及终端设备,具体包括:
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中包括第一PIN;所述USB接口用于与充电器连接,为所述主板供电;
温度检测电路,用于与所述USB接口中的所述第一PIN连接,通过所述第一PIN检测所述USB接口的第一温度;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当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则通过所述USB接口向所述充电器发送中断信号,所述中断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充电器停止充电。
通过新增的第一PIN使得主板上的温度检测电路及时获知USB接口的第一温度,再由处理器判断获取的USB接口的第一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处理器再通过USB接口上的PIN传递中断信号给充电器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因USB接口的异物或者错位造成微短路导致发热的故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指示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继续检测所述USB接口的所述第一温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PIN,为在所述USB接口中新增的PIN。
通过在USB接口上新增一个第一PIN,以及时获知USB接口的温度异常变化,并将温度变化信号通过主板上的温度检测电路,使处理器获知并判断处理。
并且当需要停止充电时,也可以由处理器发送中断信号,通过第一PIN传递给充电器,指示充电器停止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24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