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涤纶低温染色携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1946.9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9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春;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七色彩虹印染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D06P3/54 | 分类号: | D06P3/54;D06P1/16;D06P1/651;D06P1/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王余粮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涤纶 低温 染色 携染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纶低温染色携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携染剂包括下述组成:甲基丙烯酸苯酯70%‑90%,复合乳化剂10%‑30%,所述的的复合乳化剂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首先采用低分子胺对涤纶进行预处理,使纤维胺解,降低涤纶结晶度,有利于携染剂和染料的吸附和扩散,同时在纤维表面产生刻蚀凹坑,使纤维对光产生多次反射,起到染色增深作用;然后在携染剂存在下,进行涤纶分散染料常压染色,染色温度低至85~100℃,其K/S值和染色牢度可达到或超过统高温高压染色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染助剂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涤纶低温染色携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涤纶纤维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光性、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可纯纺也可与其它纤维混纺或交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由于涤纶是疏水性合成纤维,分子结构中缺少能和染料发生结合的活性基团,纤维结晶度高,分子排列比较紧密,常压沸染,染料难以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把纤维染透。
只有在高温条件下,纤维分子链运动加剧,瞬时间形成较大的空隙,染料分子才能进入到纤维内部。因此,涤纶对染色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采用高温高压法(120℃-130℃)或热熔法(180℃-220℃)进行染色。高温高压染色存在工艺复杂、成本和能耗高等不足之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涤纶与其它纤维混纺面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不耐高温纤维,如羊毛、蚕丝、氨纶等与涤纶纤维混纺,高温高压染色技术的不适用性也日益凸现。因此,对涤纶及其混纺产品进行低温常压染色工业化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携染剂在染浴中能快速进入到涤纶纤维无定形区,增塑纤维,削弱纤维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其玻璃化温度,有助于染料快速扩散,可以降低涤纶的染色温度。但是,常用的涤纶染色携染剂大多为冬青油、甲基萘、苯基苯酚、氯苯、苯甲醇、苯甲酸、二甲基苯、二甲基联苯、二甲基联苯醚、乙缩式乙二醇、甲基苯甲酸酯、苯酚醚、萘酚醚、邻苯甲酰胺等化合物,存在毒性大、气味重、生物降解性差,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使得携染剂在染色应用中受到了很大限制。
针对目前携染剂染色存在的问题,积极研发无毒无味、易生物降解、促染效果好、匀染性好的环保型涤纶染色携染剂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染效果好,不影响织物色光和牢度、染后易洗除、匀染性好的环保型涤纶低温染色携染剂。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涤纶低温染色携染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百分比的下述组成:
甲基丙烯酸苯酯70%-90%
复合乳化剂10%-30%
所述的的复合乳化剂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
优选地: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之比为3:1-4:1。
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或/和十八醇聚氧乙烯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NNO或/和分散剂MF。
本发明第二方面目的是提供一种涤纶低温染色携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甲基丙烯酸苯酯和复合乳化剂按比例进行混合乳化,制备涤纶低温染色携染剂;所述的乳化方法为:将甲基丙烯酸苯酯加入复配好的复合乳化剂中,混合物成液状,然后在乳化机中剧烈搅拌,并缓慢加入质量为甲基丙烯酸苯酯与复合乳化剂总质量2倍的水,搅拌均匀,制备得涤纶低温染色携染剂。
本发明第三方面目的是提供一种涤纶低温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低分子胺对涤纶进行预处理,使纤维胺解,降低涤纶结晶度,同时在纤维表面产生刻蚀凹坑,使纤维对光产生多次反射,起到染色增深作用;然后在携染剂存在下,进行涤纶分散染料常压低温染色。
优选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七色彩虹印染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未经浙江七色彩虹印染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19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