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辣木叶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81827.3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0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娜;程世敏;魏守兴;赵增贤;魏军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付金星 |
| 地址: | 571101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无机复混肥 辣木叶片 辣木 有机肥 钙镁 氮肥 钾肥 叶片 磷肥 复合配比 生长发育 土壤形状 重量分数 维生素C 种植园 叶片氮 采收 磷钾 蛋白质 施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辣木叶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该提高辣木叶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含有以下重量分数的各组分:有机肥100~800份,氮肥30~80份,磷肥60~160份,钾肥40~85份,钙镁肥6~20份。选择将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及钙镁肥复合配比,不仅可以提高叶片产量和营养价值,还可以促进辣木的生长发育,尤其还能改善辣木种植园的土壤形状,从而提高辣木的经济效益。在辣木苗期或者定每次采收叶片后施用本发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实现辣木叶片产量提高15%~35%,增加叶片氮磷钾、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研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辣木叶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有机无机复混肥。
背景技术
辣木(Moriga SPP.)为辣木科辣木属植物,具有较大的栽培、经济和保健价值。目前辣木市场发展迅速,叶片需求量出现很大缺口,因此规范化、规模化种植辣木是保证辣木叶片市场供应与品质的有效途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辣木的研究集中在辣木营养及保健价值,对其科学栽培研究较少。辣木叶作为目前我国唯一认定的产品及主要辣木产品,因此如何让能提高叶片产量和营养成分是辣木种植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辣木实际生产中,缺乏辣木专用的肥料,尤其是有机无机复混肥,致使辣木因无机肥过多生长过快而叶片品质下降、或因无机肥过少生长过程缓慢而叶片产量降低,严重降低了辣木产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据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现实,我国南方土壤中钙镁元素含量偏低。钙元素是植物遗传物质的组成成分,对染色体的稳定和细胞分裂增生有重要作有,可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有利于对氮的吸收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调节植物细胞内部环境的生理平衡,调节植物体内酸碱平衡,消除对植物有毒害的氢、锰、铝离子。镁参与氮的代谢作用和促进脂肪的合成,能促进植物合成维生素A和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果品和蔬菜的品质。因此,为了提高辣木叶片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应补充钙镁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辣木叶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有机无机复混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辣木叶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含有以下重量分数的各组分:有机肥100~800份,氮肥30~80份,磷肥60~160份,钾肥40~85份,钙镁肥6~20份。
可选地,含有以下重量分数的各组分:含有以下重量分数的各组分:有机肥300~600份,氮肥45~60份,磷肥100~120份,钾肥60~80份,钙镁肥12~16份。
可选地,所述的有机肥的含氮量为2%~3%。
可选地,所述有机肥为符合NY525-2012的有机肥料。
可选地,所述有机肥为堆肥、作物秸秆制备的有机肥。
可选地,氮肥选自尿素、硝酸铵、缓释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磷肥选自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中的一种或两种。
可选地,钾肥选自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一氢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在辣木苗期或者定每次采收叶片后施用本发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实现辣木叶片产量提高15%~35%,增加叶片氮磷钾、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1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