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泡沫混凝土方桩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9496.X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6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雷;张玉敏;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交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38/10;C04B20/04;C04B20/02;C04B24/26;E02D5/30;C04B18/08;C04B18/14;C04B14/10;C04B14/06;C04B18/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黄珍丽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泡沫 混凝土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性泡沫混凝土方桩的制备工艺,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制备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第2步、制备混凝土集料;第3步、制备混合液;第4步、发泡浇注;第5步、将浇注入混凝土的方桩模具放入蒸养池内加热蒸养,脱模即制备得到泡沫混凝土方桩。本发明通过对丙烯酸乳液进行化学改性,同时对纳米集料进行高温固相改性,改善了泡沫混凝土的骨架强度和韧性,并且使得泡沫混凝土中的气孔更小更均匀的分布,同时,对整体进行蒸养,其物理性能进一步提高,能够具有一定的承重性能,可以作为建筑行业承重构件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泡沫改性泡沫混凝土方桩的制备工艺,属于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泡沫混凝土是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之后得到的轻质混凝土材料。泡沫混凝土又称为发泡水泥、轻质混凝土等,是一种利废、环保、节能、低廉且具有不燃性的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目前,泡沫混凝土中的泡沫引入,多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式根据应用需要将空气或氮气、二氧化碳气、氧气等气体引入混凝土浆体中,然后经过合理养护成型,而形成的含有大量细小的封闭气孔的混凝土材料,并具有相当强度。目前,采用的发泡机制,通常是用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备成泡沫,具体操作为:用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备成泡沫,再将泡沫加入到含硅质材料、钙质材料、水及各种外加剂等组成的料浆中,经混合搅拌、浇注成型、养护而成。
目前,鉴于泡沫混凝土的诸多优点,例如具有密度小、质量轻、保温、隔音、抗震等性能,其主要应用于墙体材料,作为保温、隔音或抗震材料等;同时因强度较低、吸水率较高的问题,其仍然无法作为一般承重构件,这就导致泡沫混凝土的应用前景极为有限,若想有所CN 106186907A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现浇泡沫混凝土”,包括水泥、掺合料、轻集料、发泡剂、水、粉煤灰、外加剂和改性剂混合;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剂、硅酸钙和硫酸钠;所述改性剂为木质纤维、石墨粉、憎水剂,所述轻集料为粒径3-12mm的页岩陶粒;所述矿粉与粉煤灰按重量份数1-2:1比例混合;所述聚羧酸减水剂、硅酸钙和硫酸钠按重量份数1:2:2比例混合;木质纤维、石墨粉、憎水剂按重量份数1:2:1比例混合。
由此可知,该技术方案是通过采用木质纤维、石墨粉和粉煤灰对该泡沫混凝土进行改性;通过粉煤灰提高泡沫混凝土强度;通过石墨粉作为该泡沫混凝土的表面润滑性,便于脱模。但是,受限于材料本身的特性,其改性方式粉煤灰对于泡沫混凝土强度的提升非常有限,效果极为不理想,而木质纤维,作为一种较难加工,其强度较低的物质,其对于泡沫混凝土的韧性提升亦十分有限,因此,该方案提供的泡沫混凝土,其强度仍然偏低,无法满足一般的承重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泡沫混凝土强度差和吸水率高的缺陷,主要是在通过对丙烯酸乳液和集料进行改性,以改善泡沫混凝土的封闭气泡,增强泡沫混凝土方桩的强度。
技术方案:
一种泡沫改性泡沫混凝土方桩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制备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按重量计,取环氧氯丙烷1.1~2.2份、3-羟基戊二酸0.3~0.8份、苯甲酰氯0.3~0.6份、丙烯酸丁酯1.5~3.0份、丙烯酸2.0~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1~2.0份、乳化剂0.2~0.5份和丙三醇1.2~2.5份放入反应器中,加入去离子水10.0~20.0份,然后加入引发剂0.1~0.3份,反应结束后,得到改性丙烯酸乳液;
第2步、制备混凝土集料:按重量份计,取粉煤灰3~8份、高炉矿渣5~10份、硅质页岩5~10份、脱硫石膏2~5份、白炭黑1~3份、膨润土2~5份和高岭土2~5份放入模具中,置于高温炉中进行高温高压煅烧,煅烧时间2~5h,冷却后破碎,放入研磨机中研磨至平均粒径5~25um,得到混凝土集料;
第3步、制备混合液:按重量份计,将发泡剂0.5~0.9份、减水剂0.2~0.5份和激发剂0.2~0.6份放入水45~65份中,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交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未经衢州交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94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