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金属复合体和制备方法,以及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9491.7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6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侠;宋文广;邓善全;陈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K70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尚伟净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金属 复合体 制备 方法 以及 壳体 | ||
本发明公开了树脂‑金属复合体和制备方法,以及壳体。该方法包括:提供金属基体,并对所述金属基体在无机碱性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对经过所述浸泡处理的所述金属基体在碱性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以便在所述金属基体的至少部分表面形成多孔氧化膜;以及在所述金属基体上具有所述多孔氧化膜的位置处注塑树脂,以形成所述树脂‑金属复合体。该方法可利用环境友好的试剂对金属基体进行处理,且最终获得的树脂‑金属复合体的树脂以及金属之间的结合强度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树脂-金属复合体和制备方法,以及壳体。
背景技术
钛及钛合金质量轻、比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疲劳性。钛合金的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远优于铝合金,而且在抛光后及光泽度要高于铝合金,接近不锈钢的光泽,同时密度又小于不锈钢,质量轻。因此,钛及钛合金在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外壳及内构件材料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手机终端厂商的青睐。为解决金属(例如前述的钛及钛合金)制成的壳体对信号的屏蔽,通常需要在金属壳体中开槽,填充不导电物质形成天线槽。例如,目前可采用金属和塑胶结合一体化的板材形成壳体。例如,可对钛及钛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再进行模内注塑成型形成塑胶天线缝等结构。
然而,目前的树脂-金属复合体和制备方法,以及壳体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如前所述,为防止全金属壳体对信号造成屏蔽,通常采用树脂-金属复合体形成壳体。为了增强注塑塑料和金属基体之间的结合,通常在注塑之前会首先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目前常用的对钛及钛合金进行表面处理的工艺主要有酸性腐蚀和碱性电化学两种。酸性主要以氢氟酸、盐酸等为主体溶液对其进行腐蚀,从而在其表面形成孔洞使塑胶在成型时能够进入孔内增强结合力,或通过以氢氟酸为主体溶液的电化学方式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形成多孔膜,同样增强钛及钛合金与塑胶之间的结合力。此种方法虽然能提高钛及钛合金结合强度,但所用溶液中往往需要添加有机添加剂或是卤素离子,对环境污染大,污水处理成本高昂,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此外,氢氟酸腐蚀性太强,对人体危害极大,不利于工业生产。虽然现有的碱性电化学处理可缓解环境污染的问题,但现有的碱性方法形成的复合体结合强度不大。因此,如能够提出一种环境友好、结合强度可靠的制备方法,将大幅缓解甚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树脂-金属复合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金属基体,并对所述金属基体在无机碱性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对经过所述浸泡处理的所述金属基体在碱性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以便在所述金属基体的至少部分表面形成多孔氧化膜;以及在所述金属基体上具有所述多孔氧化膜的位置处注塑树脂,以形成所述树脂-金属复合体。该方法可利用环境友好的试剂对金属基体进行处理,且最终获得的树脂-金属复合体的树脂以及金属之间的结合强度较强。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树脂-金属复合体。该树脂-金属复合体包括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的至少部分表面具有多孔氧化膜,所述多孔氧化膜包括孔径为100-30000nm的大孔,以及孔径为20-300nm的小孔;以及注塑部,所述注塑部是由树脂形成的,所述注塑部位于所述金属基体上具有所述多孔氧化膜处。总的来说,该板材具有生产成本低廉、对环境污染较小、结合强度可靠等优点的至少之一。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该壳体包括前面所述的树脂-金属复合体。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描述的复合体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壳体具有生产成本低廉、制备过程环境友好、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的至少之一。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树脂-金属复合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94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脱硫I型洗涤塔
- 下一篇:一种数据线短接不良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