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的降噪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79444.2 | 申请日: | 2019-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7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K11/178 | 分类号: | G10K11/178;A61B5/00 | 
| 代理公司: | 11522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怀燕;梁永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声波 室内声音 抵消 实时内核 嵌入式 声波参数 声音检测装置 方法和装置 鼾声 生成装置 低延时 检测 降噪 睡眠 室内 申请 分析 | ||
本申请提出基于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的降噪方法和装置,其中装置包括:声音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声音;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用于对检测到的室内声音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生成反向抵消声波的声波参数;声波生成装置,用于根据反向抵消声波的声波参数,发出反向抵消声波以减弱室内声音,利用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的低延时、强实时特点,快速抵消室内声音,特别是抵消掉用户发出的鼾声,从而使得用户不会被室内的声音吵醒或降低睡眠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降噪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的降噪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户睡眠过中,部分用户会打呼噜发出鼾声。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睡眠势必会导致用户的伴侣睡眠质量降低。对于例如夫妻等结伴睡眠的用户,因为双人床宽度一般是1.8米,这导致伴侣间实际间隔可能不足0.5米,一方发出鼾声后,鼾声会很快就传入另一方的耳中,因此要在鼾声传到另一个伴侣耳朵里之前就消除掉鼾声,必然要求很高的实时性。现有技术中的主动降噪技术往往实时性较差,导致用户的体验不足。
因此,提高降噪时的实时性,实现低延时、强实时性降噪,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的降噪方法和装置,用于提高降噪时的实时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的降噪装置,包括:
声音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声音;
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用于对检测到的室内声音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生成反向抵消声波的声波参数;
声波生成装置,用于根据反向抵消声波的声波参数,发出反向抵消声波以减弱室内声音。
可选的,还包括:
睡眠质量检测装置,用于确定用户的睡眠质量等级,并判断用户的睡眠质量等级是否达到预设等级,将判断结果反馈给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
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还用于在用户的睡眠质量等级达到预设等级时,记录当前室内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在之后检测到的室内声音的频率不大于当前室内声音的频率,且之后检测到的室内声音的强度不大于当前室内声音的强度时,不生成反向抵消声波的声波参数;
和/或,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还用于在用户的睡眠质量等级未达到预设等级时,记录当前室内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在之后检测到的室内声音的频率不小于当前室内声音的频率,和/或,之后检测到的室内声音的强度不小于当前室内声音的强度时,生成反向抵消声波的声波参数。
可选的,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用于确定室内声音的频率和/或强度,在室内声音的频率大于第一频率阈值,和/或,室内声音的强度大于第一强度阈值时,生成反向抵消声波的声波参数;
和/或,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用于确定室内声音的频率、波长和相位,并根据室内声音的频率、波长和相位生成反向抵消声波的声波参数,其中,反向抵消声波的声波参数包括反向抵消声波的频率、波长和相位,反向抵消声波和室内声音的频率相同、波长相同且相位相反;
和/或,室内声音为用户发出的鼾声。
可选的,还包括:睡眠质量检测装置;
睡眠质量检测装置,用于确定用户的睡眠质量等级,并判断用户的睡眠质量等级是否达到预设等级,将判断结果反馈给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
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还用于,根据判断结果调节第一频率阈值,和/或,根据判断结果调节第一强度阈值。
可选的,嵌入式Linux实时内核装置,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94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