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云英种子高产生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77890.X 申请日: 2019-08-22
公开(公告)号: CN110419406A 公开(公告)日: 2019-11-08
发明(设计)人: 刘春增;吕玉虎;李本银;张梦;郑春风;张成兰;张琳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G22/40 分类号: A01G22/40;A01G9/12;A01B79/02
代理公司: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代理人: 韩晶
地址: 450002 ***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紫云英种子 紫云英 结荚 高产生产 支架 光合作用 生殖生长期 播种时期 地块选择 冬闲稻田 高产稳产 农田排灌 生长调控 支撑作用 病虫害防治 田间沟 排灌 稻桩 高差 灌水 开沟 地块 平整 水稻 田间 生产 生长 便利 收获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紫云英种子高产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地块选择:选择地块平整、农田排灌设施完备、排灌便利的冬闲稻田进行紫云英种子生产;步骤2、水稻留高差做紫云英生长支架;步骤3、田间开沟;步骤4、播种时期和方法;步骤5、灌水;步骤6、生长调控;步骤7、病虫害防治;步骤8、收获。本发明解决了紫云英结荚成熟期郁蔽匍匐问题,促进紫云英生殖生长期的光合作用,提高紫云英结荚率,减少紫云英花荚脱落,提高种子产量。本发明方法中田间沟网的布置和稻桩支架的支撑作用,从根本上消除了紫云英种子生产风险,使紫云英种子达到高产稳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紫云英种子高产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区广泛种植的面积最大的绿肥作物。绿肥作物的生产与利用,既是我国传统农业中“以肥养地”生态循环模式的典型经验,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节本增效、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发展绿肥可极大改善由于化肥过度施用造成的农产品质量下降、土壤板结、农业面源污染等一系列生产和生态问题。随着紫云英种植面积的急剧扩大,紫云英种子供应量已成为我国南方稻田紫云英发展的瓶颈因素。河南信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紫云英种子产地,担负着全国50%以上的紫云英种子供应任务。目前,信阳地区紫云英种子生产中仍然存在着技术配套不全、抵抗自然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导致紫云英种子产量低而不稳。因此,提升紫云英种子生产管理技术,实现紫云英种子高产稳产,是我国绿肥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价格飙升,传统的散户生产紫云英种子和人工收获方式已无法满足紫云英种子生产发展需求,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获成为紫云英种子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紫云英种子生产中,各项先进技术也在不断地应用,但往往忽略了紫云英生产中最关键的风险因素:一个是苗期渍害,一个是结荚成熟期植株匍匐生长。苗期渍害是由于田间沟网设置不合理导致排水不畅或者田间不开沟造成的。结荚成熟期匍匐生长与紫云英生长特性和生长后期降雨有关。紫云英后期茎秆强度无法支撑其自身重量而自然匍匐生长,若遇雨天,匍匐更加严重,甚至全部平铺于地表。

紫云英渍害是制约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紫云英苗期不耐涝,长期淹水导致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导致群体过小,杂草丛生,产量低下甚至绝收。

结荚成熟期匍匐生长从两个方面严重影响种子产量。一是从结荚开始,随着植株营养向种子转移,紫云英茎秆变软,开始出现匍匐生长现象,此时已开始导致紫云英植株光合面积因郁蔽而减少,从而导致光合效率降低,紫云英开花减少、落花落荚严重,影响种子产量;二是在规模化种植中普遍采用机械收种,由于紫云英植株倒伏,种子收获率低,损失严重,匍匐严重时甚至无法收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云英种子高产生产方法。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紫云英种子高产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地块选择

选择地块平整、农田排灌设施完备、排灌便利的冬闲稻田进行紫云英种子生产。

步骤2、紫云英生长支架

在水稻机收时,稻茬留茬高度40~50cm以上,稻桩可以作为紫云英生长的支架,避免后期出现匍匐生长。

步骤3、田间开沟

水稻收完立即用开沟机开沟,如果田间较湿不能立即开沟,应在紫云英出苗期间或出苗后尽早开沟。沟深20~25cm,沟宽25~30cm,沟间距6~8m,呈网状分布,并与农田排水沟渠相通,保证田间能灌能排,遇雨不积水。

步骤4、播种时期和方法

紫云英适宜播种期为9月15日~9月30日。适宜播种量为每667m21.25~1.5kg。采用撒播方式播种。

步骤5、灌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78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