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尺度人脸变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6710.6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5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熊永春;鲍宏鑫;张金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小影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10/44 | 分类号: | G06V10/44;G06V40/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董世博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度 变形 方法 | ||
1.一种大尺度人脸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已有人脸特征点识别算法得到若干个人脸特征点;
S20,由眉部特征点和当前人脸框大小计算出额部特征点,公式如下:
Phead.x=Peyebrow.x
Phead.y=Peyebrow.y-αHface
其中α为增益系数,Hface为当前人脸框高度;Phead.x,Phead.y分别为计算所得额头特征点x,y轴坐标;Peyebrow.x,Peyebrow.y分别为特定眉部特征点x,y轴坐标;
由鼻翼特征点和脸部轮廓计算出脸颊特征点,公式如下:
Pface.xy=(Pprofile.xy+Pnose.xy)/2.0
其中Pface.xy为计算所得脸颊特征点坐标;Pprofile.xy为特定脸部轮廓点坐标;Pnose.xy为特定鼻翼部特征点坐标;
增加额外的特征点可覆盖当前人脸识别算法不能识别标记的区域,继而增加人脸可形变区域;
S30,从上述所有特征点中任意选取n个点作为控制顶点,其中3<=n<=特征点个数,若预期形式为人脸对称变形模式,则只需选取一侧特征点,其对称特征点自动成为控制顶点;若为非对称变形模式,则控制点即为被选取的特征点;
S40,根据给定形变约束条件和控制顶点,通过移动最小二乘法MLS计算得到形变后的所有人脸特征点的坐标,由此算法得到的特征点使得人脸变形后更为自然,MLS表达式为:
fv(x)=(x-p*)M+q*
其中x为当前点v坐标,fv(x)为形变后坐标,p*和q*分别为形变前控制点的加权求和和重心位置,M为仿射变换矩阵;
S50,采用B样条插值分别对变形前后的特征点进行插值处理,提高特征点密度,减少变形,尤其是拉伸变大等变形产生的棱角,提高大尺度变形后人脸边缘光滑度;
S60,对插值后未经变形的特征点进行三角剖分,得到所有三角形顶点对应索引;
S70,将变形前特征点位置转换成纹理坐标,
UVx=Px/width;
UVy=Py/height;
其中UVx,UVy分别为纹理x,y轴坐标;Px,Py分别为变形前特征点x,y轴坐标;width为纹理宽度;height为纹理高度;
变形后特征点位置转换成顶点位置,
其中Posx,Posy分别为顶点x,y轴坐标,Px,Py分别为变形前特征点x,y轴坐标;width为纹理宽度;height为纹理高度;
加上三角剖分得到的顶点索引,通过OpenGL渲染得到最终人脸大尺度变形后的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度人脸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B样条插值表达式为:
其中,di(i=0,1...n)为控制顶点特征点坐标,Ni,k为k次规范B样条基函数,最高次数是k,其中i=0,1...n。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尺度人脸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形变约束条件包括形变强度,是否对称形变,形变量和形变点索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小影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小影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67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