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的叠层共挤膜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73785.9 | 申请日: | 2019-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5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娜;杨伟;周钰明;卜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升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32B27/34 | 分类号: | B32B27/34;B32B27/30;B32B27/32;B32B27/08;B32B7/12;B32B27/36;B29C48/10;B29C48/18;B65D65/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 31271 | 代理人: | 吴磊 |
| 地址: | 21441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保护 核心 阻隔 叠层共挤膜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的叠层共挤膜,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为外表层、上粘结层、双保护核心阻隔层、下粘结层和热封层,其中,所述双保护核心阻隔层从上至下包括上保护层、核心阻隔层和下保护层,所述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均为EVA,所述核心阻隔层为EVOH或PVDC。本发明通过在叠层共挤膜内设置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经双向拉伸后,EVOH变形均匀,薄膜在发生热收缩时,性能稳定,适用于对热收缩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吸塑成型、热收缩等形变程度较大的包装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包装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含有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的叠层共挤膜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常规高阻隔的多层共挤热收缩薄膜的阻隔层为EVOH层,EVOH层需要用胶水和相邻层连接,层间连接强度受胶水质量影响,且胶水成本高。
公布号CN10255537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高阻隔的多层共挤热收缩薄膜,本申请人在该申请中公开了一种PE(PP)/Tie/EVOH/Tie/PE(PP)、PO/EVA/PA/EVOH/PA/EVA/PO结构的热收缩膜,该高阻隔的多层共挤热收缩薄膜具有良好的氧气阻隔性能和拉伸强度。但由于EVOH、PA的拉伸性能较PE略差,在双向拉伸时,容易发生PA、EVOH的形变不均匀;当高阻隔的多层共挤热收缩薄膜受热收缩时,收缩性能不稳定。当对热收缩膜进行拉伸、收缩等诸如吸塑成型、热收缩等形变程度较大的包装时,由于其中起主要阻隔作用的PA、EVOH脆性较大,在形变时形变不均匀甚至会出现分层,更甚者,出现EVOH层材料断料。常规共挤热收缩薄膜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使薄膜的拉伸性能更均匀,本申请人提出一种含有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的叠层共挤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的叠层共挤膜,该叠层共挤膜含有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经双向拉伸后,EVOH变形均匀,薄膜在发生热收缩时,性能稳定,适用于对热收缩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吸塑成型、热收缩等形变程度较大的包装膜。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有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的叠层共挤膜,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为外表层、上粘结层、双保护核心阻隔层、下粘结层和热封层,其中,
所述双保护核心阻隔层从上至下包括上保护层、核心阻隔层和下保护层,所述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均为EVA,所述核心阻隔层为EVOH或PVDC。
优选的,所述外表层为PA、PET、PE或PP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所述上粘结层为马来酸酐改性乙烯聚合物;所述下粘结层为马来酸酐改性乙烯聚合物;所述上粘结层和下粘结层的厚度之和占叠层共挤膜总厚度的10%。
优选的,所述热封层含有MDPE,且包含LDPE、LLDPE、ULDPE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热封层中MDPE的质量分数40wt%~50wt%。
优选的,所述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的厚度占叠层共挤膜总厚度的15~30%。
进一步的,所述双保护核心阻隔层中,所述上保护层/核心阻隔层/下保护层的厚度比为20:(15~30):20。
本发明通过在核心阻隔层EVOH两侧分别添加保护层EVA,形成双保护核心阻隔层,由于EVA本身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柔韧性,且与EVOH的粘合性较高,在加热熔融时,EVA可以与EVOH形成致密的连接关系;同时,EVA层也与相邻层紧密连接,极大的提高了叠层共挤膜的层间强度,避免在过大的形变过程中叠层共挤膜出现层间剥离的现象。由于EVA具有良好的回弹性、柔韧性、机械耐受性,通过设置上保护层/核心阻隔层/下保护层的厚度比为20:(15~30):20,因此在发生形变时,可以带动EVOH发生形变,起到缓冲作用,避免EVOH形变不均匀或者脆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升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升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37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