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核算量的确定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3634.3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4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魁;王健;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8 | 分类号: | G06Q50/08;G06Q10/00;G06Q10/06 |
代理公司: | 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丽霞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算 预设区域 单体建筑 建筑群 能源使用量 能源消耗量 固定目标 碳排放量 运行维护 碳排放 固碳 调节建筑物 城市区域 存储介质 量调节 预设 申请 建筑物 终端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碳核算量的确定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终端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各碳排放目标的能源消耗量、各碳核减目标的能源使用量和各碳固定目标的固碳数量,其中,预设区域为根据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确定的区域,并将各碳排放目标的能源消耗量、各碳核减目标的能源使用量和各碳固定目标的固碳数量输入预设的碳核算量模型,得到预设区域内的碳核算量,避免了传统方法只能获取城市区域级别内的总体碳核算量,而无法根据总体碳核算量调节建筑物在运行维护,也无法调节建筑物的碳排放量的情况,也即是说,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确定的预设区域内的碳核算量,能够调节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运行维护,进而调节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碳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碳核算量的确定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世界各国纷纷在节能减碳等领域展开相关研究,就全球范围而言,建筑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二氧化碳排放的40%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筑领域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将面临严峻挑战。
从建筑建材的生产到建筑的拆解回收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碳排放,其中建筑物的运行维护阶段是节能减碳的重要环节,关系着碳减量的多少问题。传统的获取碳排放量的方法中,所获取建筑物的运行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是在城市区域级别内进行总体核算的。
由于传统技术中建筑物的运行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的核算是在城市区域级别内进行的,使得所获得的碳核算量无法直接指导建筑物的运行维护,以减少碳排放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方法获得的碳核算量无法直接调节建筑物的运行维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碳核算量的确定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一种碳核算量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区域内各碳排放目标的能源消耗量、各碳核减目标的能源使用量和各碳固定目标的固碳数量;预设区域为根据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确定的区域;能源使用量包括可再生能源对碳排放的核减量,固碳数量包括绿色植被的质量和/或碳固定设备固定含碳物质的质量;
将各碳排放目标的能源消耗量、各碳核减目标的能源使用量和各碳固定目标的固碳数量输入预设的碳核算量模型,得到预设区域内的碳核算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预设的碳核算量模型中包括:碳排放量模块、碳核减量模块和碳固定量模块;
碳排放量模块用于根据各碳排放目标的能源消耗量确定预设区域内的碳排放量;
碳核减量模块用于根据各碳核减目标的能源使用量确定预设区域内的碳核减量;碳核减量包括可再生能源对碳排放的核减量;
碳固定量模块用于根据各碳固定目标的固碳数量确定预设区域内的碳固定量;碳固定量包括绿色植被或碳固定设备对碳排放的固定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碳排放量模块包括能源碳排放量单元和建筑物附件碳排放量单元;
能源碳排放量单元用于确定预设区域内一次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量、二次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量和其他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量;
建筑物附件碳排放量单元用于确定预设区域内建筑物修缮和室内维修的材料构件更替带来的碳排放量,和,机电设备更换和日常维护维修带来的碳排放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碳核减量模块包括可再生能源碳核减量单元;可再生能源碳核减量单元用于确定预设区域内可再生能源转换为电力资源或热力资源带来的碳核减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碳固定量模块包括植被碳固定单元和设备固定单元;
植被碳固定单元用于确定预设区域内植被所固定的碳固定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3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