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S架构和说话人识别技术的文件加密解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3435.2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9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燊;何洋;施雨;毛启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架构 说话 识别 技术 文件 加密 解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C/S架构和说话人识别技术的文件加密解密系统,用户使用传统数字密码或生物特征的声纹密码远程登录系统,当用户提出对文件加密或解密请求时,系统根据说话人现场采集语音信息进行声纹提取,最后进行判决处理和进行对文件的加密或解密操作。加密或解密操作时,首先确认现场说话人的身份,只有通过时才使用加密算法或对应的解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或解密,加密时把加密标志追加至文件头部,解密时把文件头部中的加密标志去除并使用解密算法进行文件解密。本发明将人随身携带的声纹密码和文件加密解密操作进行结合,同时使用远程服务器来使客户端轻量化,不仅为用户提供友好、便利的操作环境,同时也保证用户的文件数据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文件的加密与解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S架构和说话人识别技术的文件加密解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电子设备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信息,如记账、工作安排、汇报等等,产生了文档、幻灯片等等一系列的文件形式,但网络安全的问题也在时时困扰着我们,黑客的猖獗行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文件的安全问题已经无法忽视。
根据著名的摩尔定律,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将不断加快,如果使用传统的数字密码的方式进行文件加密,很有可能被高性能的计算机进行暴力破解,用户文件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简单的增加密码的长度也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首先不便于人们的记忆,容易增加人们的记忆负担,其次密码忘记后会给用户造成更大的不便,最后这种简单数字密码仍避免不了被暴力破解的潜在风险。
声纹密码是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就像人的身份证号码一样具有唯一性,并且相比于传统数字密码的优势有:可以随身携带、不需要刻意地记忆、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而说话人识别技术正是使用声纹特征对说话人进行辨认和确认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解决在对文件加密时,用声纹密码替换传统数字密码。
近年来智能手机人均拥有率越来越高,并且随着4G网络的普及,甚至到5G的开始使用,使用声纹密码来对文件加密解密就变得更加方便。智能手机都有小型麦克风,所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录制自己的语音,同时网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传输环境,这样用户的设备只需要承担更少的硬件资源,更多的处理都交给远程服务器进行处理,这样大大方便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密码在文件加密上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在文件加密中,使用声纹密码来代替传统密码,以增加文件加密的安全性和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同时使用远程服务器来执行主要功能,尽量少占用用户设备上的资源,所述的基于C/S架构和说话人识别技术的文件加密解密系统包括:
服务端和客户端两大模块,所述客户端模块包括:用户登录界面模块、新用户注册模块、老用户登录模块、文件加密和解密模块、现场语音采集模块;
所述用户登录界面模块提供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让用户便于选择登录或注册;
所述新用户注册模块包括用于采集用户声纹的提示性语句和发送注册信息到服务器功能,并且包括提示用户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可能原因;
所述老用户登录模块包括用户选择使用传统密码或声纹密码登陆系统,登陆成功提示或登陆失败的可能原因提示;
所述文件加密和解密模块能使用加密算法和对应的解密算法对用户的文件进行加密或解密;
所述现场语音采集模块能调用用户设备上的麦克风进行语音录制。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户设备至少包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所述服务端模块包括:用户验证模块、语音降噪模块、模型训练模块、模型识别判决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
所述语音降噪模块连接到所述模型训练模块,所述语音降噪模块连接到模型识别判决模块,所述模型识别判决模块连接到所述用户验证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34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