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1292.1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2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涛;顾德恩;林丽成;马永海;蒋亚东;袁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1/02 | 分类号: | C01G31/02;C09K5/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李大为;陶祥琲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潜热 氧化 钒粉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出聚乙烯吡咯烷酮改性的B相VO2纳米粉体;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制备前驱体分散液:以五氧化二钒和草酸为开始材料,先加入一定量的在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百分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室温下搅拌获得均匀的前驱体分散液;
该前驱体分散液的制备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五氧化二钒、草酸加入的质量百分浓度分别为0.03~0.08%、0.60%~1.00%、0.45%~0.75%;
S12、水热反应制备悬浊液:将步骤S11所得的均匀的前驱体分散液加入到水热反应釜内衬中,然后在220~240℃下水热反应4~8h,之后冷却至室温得悬浊液;
S13、将水热反应后的悬浊液进行离心、清洗和低温干燥,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改性的B相VO2纳米粉体;
S2、然后,通过对聚乙烯吡咯烷酮改性的B相VO2纳米粉体先低真空脱气、然后分段式升温氧气气氛高温退火,制得具有高相变潜热的氧化钒粉体;所述高相变潜热的氧化钒粉体由M相VO2和V6O13组成;其中:V6O13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其余为M相VO2;所述高相变潜热的氧化钒粉体的相变潜热大于50J/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1中,加入去离子水后,室温搅拌 1~3h;之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室温下搅拌5~15分钟获得均匀的前驱体分散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2水热反应中,前驱体分散液在水热反应釜内衬中的装填比为35~4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3中,离心、清洗后的粉体在50~80℃下干燥12~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将所制备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改性的B相VO2纳米粉体在炉内气压小于20Pa的低真空、室温下脱气30~80分钟;
S22、保持低真空条件,以3~5℃/分钟的升温速度将炉内温度从室温升高至T1,然后在该温度下恒温30~60分钟;
S23、然后将炉内温度以12~15℃/分钟的升温速度从T1升高至T2后,立即通入一定流量的氧气,并保持该氧气流量,在T2温度下恒温45~90分钟;
S24、恒温后,立即停止通入氧气,并开始随炉降温至80℃以下后,即得到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2中,T1范围为100~1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3中,T2范围为580~620℃。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3中通入的氧气的流量为1.5sccm~2.0sccm。
9.一种高相变潜热氧化钒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相变潜热的氧化钒粉体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得,所述高相变潜热的氧化钒粉体的相变潜热大于50J/g;所述高相变潜热的氧化钒粉体由M相VO2和V6O13组成;其中:V6O13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其余为M相V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12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