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水平井SAGD电预热启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0698.8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桑林翔;吴永彬;杨兆臣;李秀峦;杨果;张洪源;王美成;刘崇勇;周晓义;李婷;熊志国;许超;禄红新;万宏宾;薛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文惠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sagd 预热 启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水平井SAGD电预热启动方法,包括:步骤S1:向井筒中下入短油管和长油管;步骤S2:在长油管内下入加热电缆和测温管;步骤S3:向井筒中注入加热介质;步骤S4:通过加热电缆采用恒功率模式持续加热井筒;步骤S5:当井筒内的加热介质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后,将加热电缆改为恒温模式加热;步骤S6:加热预定时间后停止加热,从长油管注入蒸汽,短油管进行循环替液;步骤S7:循环替液完成后检测注汽井和生产井之间的连通状态,若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未实现热连通,重复步骤S3至步骤S6,直到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实现热连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中间油层在预热阶段容易产生优先热联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水平井SAGD电预热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双水平井SAGD采油技术是未来特超稠油的主要开采方式,与普通稠油开采方式相比具有采收率高的优点。双水平井SAGD采用上下一对平行水平井的布井方式,上部水平井注汽,下部水平井产液,然后通过大排量管式泵举升至地面。大排量管式泵一般下在水平生产井的稳斜段。
在进行SAGD生产之前,必须对井进行热循环启动。从将蒸汽注入生产井和注汽井到开始转为SAGD开采这个阶段称为启动阶段,或者预热阶段。预热阶段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油层的均匀加热,使注汽井和生产井均匀加热连通,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建立泄油通道。
由于部分地区的稠油油藏沉积环境属于河流相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在上述常规注蒸汽循环预热过程中,在高速注汽条件下,注汽井与生产井水平段存在一定的压差,在该压差作用下蒸汽容易沿着水平段高渗透通道进入注汽井与生产井中间油层,并进入生产井筒,造成优先热联通,据统计采用蒸汽循环预热的SAGD水平段连通率不到70%。优先热联通段对于转入SAGD生产阶段的均匀注汽有极大影响,会造成该段蒸汽腔优先发育,从而导致水平段无法均匀动用,影响产量和采收率。据统计,采用常规注入蒸汽循环预热的双水平井SAGD,水平段只有不到50%的部位发育蒸汽腔解决由于井眼轨迹不规则、稳斜段狗腿度大,沉没度降低等原因造成的常规管式泵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水平井SAGD电预热启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中间油层在预热阶段容易产生优先热联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水平井SAGD电预热启动方法,包括:步骤S1:向井筒中下入短油管和长油管,短油管伸入至井筒的水平段靠近井口的一端,长油管伸入至水平段远离井口的一端;步骤S2:在长油管内下入加热电缆和测温管,并使加热电缆覆盖长油管;步骤S3:向井筒中注入加热介质,且加热介质充满井筒;步骤S4:通过加热电缆采用恒功率模式持续加热井筒;步骤S5:当井筒内的加热介质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后,将加热电缆的控制模式由恒功率模式改为恒温模式加热;步骤S6:加热预定时间后停止加热,从长油管注入蒸汽,短油管进行循环替液,将井筒内的混合物排出井口;步骤S7:循环替液完成后检测注汽井和生产井之间的连通状态,若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实现热连通,则转入SAGD生产,若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未实现热连通,重复步骤S3至步骤S6,直到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实现热连通。
进一步地,在步骤S1向井筒下入长油管时,长油管与水平段远离井口一端的端部之间间隔40~60米。
进一步地,在步骤S3向井筒中注入加热介质时,先从长油管注入蒸汽洗井,短油管采出,清除水平段内的污物,然后向井筒中通入加热介质。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加热介质的注入量为70~200t/井,加热介质的温度与油藏压力下的饱和水蒸汽温度相同。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加热电缆的功率为1500W/m~2500W/m。
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预定温度为300~3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06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