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4-二硝基苯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68350.5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0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郑进保;胡程;陈秉辉;车黎明;张诺伟;谢建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60 | 分类号: | B01J23/60;B01J23/62;B01J23/63;B01J23/89;B01J29/67;B01J29/74;B01J29/03;C07C209/36;C07C21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基 苯胺 加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2,4-二硝基苯胺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以 Ru-Al合金和RuO2为活性中心,并含有金属助剂M,化学通式可表述为Ru-Al-RuO2-M/载体,其中,M为Zn、Sn、Ce、Fe、Cu、Co、Ni中的一种或几种,载体为HZSM-35、Hβ、SBA-15、γ-Al2O3、α-Al2O3、SiO2、TiO2、ZrO2或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所述催化剂组成中Ru的重量比为0.05%~1%,Al的重量比为0.2%~4%,M的重量比为4.4%,余量为载体;所述催化剂中Ru与RuO2的摩尔比为1:1~4:1;所述金属Ru通过甲醛回流法进行还原负载。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4-二硝基苯胺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M的负载:将含M的前驱盐溶于水与乙醇组成的混合溶剂,然后加入载体进行加热搅拌,抽滤后用乙醇洗涤所得固体,将所得固体干燥后进行焙烧制得M/载体;
2)活性组分Ru负载:取贵金属Ru前驱体盐和PVP-K30加入到含甲醛的乙醇水溶液中,用NaOH溶液调节pH至碱性或弱酸性后,加入步骤1)中制备的M/载体,将所得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抽滤后,所得固体经洗涤和干燥后制得Ru-RuO2-M/载体;
3)活性组分Al的负载:将铝粉与步骤2)制得的Ru-RuO2-M/载体加入到乙醇中加热搅拌回流,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抽滤后用乙醇洗涤所得固体,将所得固体干燥后进行焙烧即可制得所述2,4-二硝基苯胺加氢制备4-硝基邻苯二胺的多位点催化加氢催化剂Ru-Al-RuO2-M/载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2,4-二硝基苯胺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8:1~1:1,所述加热搅拌温度为25~95℃,所述加热搅拌时间为8~15h,所述干燥温度为60~100℃, 所述干燥时间为5~8h, 所述焙烧氛围为75%~100%的H2/N2混合气,焙烧温度为400~600℃,焙烧时间为3~5h。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2,4-二硝基苯胺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PVP-K30与Ru的质量比为2:1~6:1,加热回流温度为80~135℃,pH为6~10,加热回流时间为2~6h,所述甲醛的乙醇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4:1~1:15:7,所述干燥温度为40~80℃, 所述干燥时间为6~10h。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2,4-二硝基苯胺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加热回流温度为80~135℃,回流时间为3~6h,所述干燥温度为40~80℃, 所述干燥时间为6~10h,所述焙烧条件为:N2保护下,焙烧温度为600~850℃,焙烧时间为3~5h。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2,4-二硝基苯胺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M的前驱盐选自氯化锌、硝酸锌、氯化锡、硝酸锡、氯化铈、硝酸铈、硝酸铁、氯化铁、氯化铜、硝酸铜、硝酸钴、氯化钴、氯化镍或硝酸镍中的一种或几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2,4-二硝基苯胺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贵金属Ru前驱体盐为RuCl3、Ru(acac)3、Ru(Ac)3或Ru(NO)(NO3)3中的一种。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4-二硝基苯胺加氢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以2,4-二硝基苯胺为原料,Ru-Al-RuO2-M/载体为催化剂,甲醇为溶剂,反应温度为70~120℃,反应压力为1~3MPa,反应时间为1~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83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