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光效紫光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68098.8 | 申请日: | 2019-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9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 发明(设计)人: | 仇美懿;庄家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44 | 分类号: | H01L33/44;H01L33/38 |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枫;李素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膜层 半导体层 透明导电层 外延层 折射率 紫光 紫光LED 透光率 透明层 孔道 芯片 衬底表面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高光效 衬底 反射 光效 源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光效紫光LED芯片,其包括衬底;设于衬底表面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依次包括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至少一层出光膜层;设于所述出光膜层上的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电极;和设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出光膜层为一透明层,其折射率为1.9~2.6;其中,所述出光膜层为一透明层,其折射率为1.9~2.6;所述出光膜层设有孔道,所述透明导电层通过所述孔道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连接。本发明在紫光LED芯片的外延层与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了出光膜层,且出光膜层的折射率与GaN层相近,减少了紫光的反射,增加了紫光的透光率,提升了LED芯片的光效,采用本发明的LED芯片结构,紫光的透光率可达到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光效紫光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英文单词的缩写LED,主要含义: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作为照明器件,相对传统照明器件,发光二极管有相当大优势——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低功耗、绿色环保。目前LED主要用于显示屏、指示灯、背光源等领域。
紫光LED是一种新兴LED芯片,在紫光LED芯片各层之中Al含量较高;因此其P型GaN掺杂较普通LED芯片更为困难;也导致P型GaN层空穴载流子浓度低下和不易长厚而导致电流不易扩散,当前普遍采用在P型GaN表面制备ITO薄膜的方法达到电流得均匀扩散。但是这种ITO层的折射率较小,仅为1.7~1.9左右,而GaN的折射率又相对较高(2.4左右);根据斯奈尔定律,当光密介质传输到光疏介质时,容易产生全反射现象;由于紫光波长较短,紫光的全反射现象较其他颜色光更加严重。因此,传统的紫光LED芯片通常光效较低,透光率通常低于85%。
为了减少ITO层对于紫光的全反射,目前常用的手段是减薄ITO层的厚度,将其厚度降到60nm以下,从而提升紫光的透过率。然而,减薄ITO层会导致电流扩展效应变差,也会提高正向电压,从而降低LED芯片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光效紫光LED芯片,其能有效增加紫光LED芯片透光率,提升光效。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光效紫光LED芯片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光效紫光LED芯片,其包括衬底;设于衬底表面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依次包括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至少一层出光膜层;设于所述出光膜层上的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电极;和设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出光膜层为一透明层,其折射率为1.9~2.6;所述出光膜层设有孔道,所述透明导电层通过所述孔道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光膜层经光刻刻蚀后形成出光柱;所述孔道设于所述出光柱之间;所述透明导电层通过所述孔道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光膜层由AlN、TiO2、Ti2O5、TiO、Ti2O3、Ta2O5、ZrO2、Nb2O5、ZnO5、ZnO2、Nb2O5、CeO2、ZnS、ZnSe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光膜层的厚度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根据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80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