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酸菌复合菌剂及其在抗大鲵虹彩病毒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65646.1 | 申请日: | 2019-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薛明洋;范玉顶;孟彦;江南;刘文枝;李逸群;曾令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35/747;A61P31/20;A23K50/80;A23K10/18;C12R1/225;C12R1/25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龚莹莹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酸菌 复合 及其 抗大 虹彩 病毒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水产抗病毒微生态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酸菌复合菌剂及其在抗鲤疱疹病毒II型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复合菌剂,是有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655的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拟干酪乳杆菌混配或混合发酵而成。本发明中的复合菌剂发酵上清液,能降低大鲵虹彩病毒(GSI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活性,抑制GSIV病毒入侵对细胞的感染,对细胞无毒副作用,且复合菌剂的抑制效果比单独使用鼠李糖乳杆菌YFI‑6的效果要好。饲料添加复合菌剂菌体可有效降低大鲵感染GSIV的死亡率,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大鲵病毒性出血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抗病毒微生态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酸菌复合菌剂及其在抗大鲵虹彩病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属(Andrias),是现存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有尾两栖动物。中国大鲵是我国珍稀的名贵特产,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收录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近年来,由于大鲵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人员对大鲵疾病的认知尚浅,导致大鲵的各种病害日趋严重。这不仅致使宝贵的大鲵资源和养殖经济得到损失,同时还制约了大鲵集约化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病毒性疾病是对大鲵养殖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病原传播速度快且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死亡率90%以上。耿毅等(2010)首次报道了在人工养殖大鲵中蛙病毒可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后科研人员先后分离出大鲵病毒性疾病病原,并确认其为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蛙病毒属(Ranavirus)的成员。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部肿大,背部及腹部出血,有血斑;四肢肿胀、溃疡。解剖发现胃苍白无食,肾脏及肝脏出血。
水产养殖过程中如何预防和治疗病害的发生长久以来都是困扰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用于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方法主要有药物防治和疫苗免疫两种。然而药物防治引起的副作用、药物残留、耐药性以及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除此之外,药物防治针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十分明显;受敏感细胞系缺乏、病毒变异、免疫方式不便的影响,渔用疫苗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寻求可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益生菌因其无毒、无抗药性、无残留、抗菌、抗病毒、促生长、绿色安全的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诸多的研究者认为水产养殖过程中乳酸菌在一定程度上有望成为药物的替代品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为病害防控方案提供新策略。杨勇等(2006)证明乳酸菌代谢产物对鳗弧菌的生长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效率在90%以上。Gildberg等(1998)用含有大西洋鳕鱼内脏提取出来的乳酸菌的饲料喂鳕鱼苗,3个月后将鱼苗放养在带有强致病弧菌的环境中,能够提高抗病率。已有资料显示乳酸菌不仅有抗菌活性,还具有抗病毒活性。Ang等(2016)发现干酪乳杆菌能够通过抑制柯萨奇病毒的侵染来防治手足口病。目前,乳酸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但关于乳酸菌抑制水产病原菌和病毒的研究还较少。
目前,乳酸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但关于乳酸菌抑制水产病原菌和病毒的研究还较少。本发明首次筛选出一种可以对大鲵虹彩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大鲵虹彩病毒,将其与其他乳酸菌复配成乳酸菌复合菌剂,为该病毒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乳酸菌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包括鼠李糖乳杆菌YFI-6、植物乳杆菌和拟干酪乳杆菌,所述的鼠李糖乳杆菌YFI-6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65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乳酸菌复合菌剂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56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