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65638.7 | 申请日: | 2019-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3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彧 |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75/04;C09D195/00;C09D123/08;C09D7/61;C09D7/65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左正超 |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涂料 水利工程 制备 环氧树脂 附着力 聚乙烯 耐高低温性能 水利工程技术 氮化钛粉末 共聚改性 抗氧化剂 矿物纤维 乙酸乙烯 线型SBS 聚氨酯 偶联剂 水玻璃 质量份 溶胀 钛酸 乙烯 沥青 老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水利工程防水涂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改性沥青12~20份、溶胀线型SBS 1~3份、环氧树脂15~19份、聚氨酯13~16份、氮化钛粉末0.5~2份、聚乙烯3~6份、矿物纤维5~15份、水玻璃15~27份、钛酸偶联剂0.7~3份以及抗氧化剂2~4份;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高低温性能,不易老化且性能稳定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材料是水利工程中必须使用的一种材料,能够对水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避免了水溶解一些其它材料而使得道路、堤坎或河堤被损坏而出现裂缝,甚至出现崩裂的现象,从而造成交通堵塞或河水蔓延危机周边的人员的安全而造成损失;且现有的防水材料的稳定性和抗高低温性能差,容易老化从而使得降低了其使用寿命,造成工程维修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防水材料存在的稳定性和抗高低温性能差,容易老化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防水涂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利工程防水涂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改性沥青12~20份、溶胀线型SBS 1~3份、环氧树脂15~19份、聚氨酯13~16份、氮化钛粉末0.5~2份、聚乙烯3~6份、矿物纤维5~15份、水玻璃15~27份、钛酸偶联剂0.7~3份以及抗氧化剂2~4份。
进一步限定,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改性沥青17份、溶胀线型SBS 2份、环氧树脂17份、聚氨酯14份、氮化钛粉末1.8份、聚乙烯4.5份、矿物纤维9.4份、水玻璃10.3份、钛酸偶联剂2.1份以及抗氧化剂3.3份。
进一步限定,所述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改性沥青中乙酸乙烯含量为12%~13.5%,沥青可溶物含量为7.8%~9%。
进一步限定,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环氧树脂。
进一步限定,所述矿物纤维为硅酸铝纤维、玻璃纤维、石膏纤维或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限定,所述溶胀线型SBS是线型SBS在极性溶剂中浸泡8~15h得到。
进一步限定,所述极性溶剂为C3~C15的极性烷烃、环烷烃或芳烃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改性沥青、聚氨酯、溶胀线型SBS以及环氧树脂混合,5~8h内升温至175~179℃,保温2~4h,得到混合物;
S2:向步骤S1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氮化钛粉末、聚乙烯、矿物纤维、水玻璃、钛酸偶联剂以及抗氧化剂,保温1.2~2.7h,保温过程中不停搅拌;
S3:将步骤S2所得物质冷却至常温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改性沥青、聚氨酯以及环氧树脂混合作为基体,溶胀线型SB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相容性能好,耐高低温,耐久性好,氮化钛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耐候性,能够将各物质均匀分散开来便于各物质之间的相互结合或反应形成更加稳定的分子结构,聚乙烯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矿物纤维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与各物质或反应生成的各种新物质粘接,从而加强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水玻璃能够与其他物质混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膜层,能够增强无机性能。
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水利工程防水涂料的性能优异,特别是步骤S1中的温度控制在175~179℃,升温在5~8h内完成,使得各物质能够缓慢升温,充分的融化,保温2~4h使得各物质能够充分的反应形成稳定性好,相容性能好,耐高低温,耐久性好的物质;步骤S2中保温1.2~2.7h,便于各物质充分结合和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彧,未经李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56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