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VAC进风箱的进风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5161.2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5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蒋一弘;朱科;周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孙根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风箱 转轴 轴瓦 外循环风门 导向板 内循环进风口 外循环进风口 内循环风门 风门装置 进风结构 同步转动 两侧壁 独立控制 混合模式 间隔分布 内外循环 疲劳驾驶 新鲜空气 转动连接 圆弧形 车内 风门 贴合 同轴 背离 补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VAC进风箱的进风结构,包括进风箱本体,进风箱本体上具有间隔分布的外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进风口,两者之间设置有风门装置,风门装置包括内循环风门、外循环风门、转轴和轴瓦;转轴位于外循环进风口与内循环进风口之间,并与进风箱本体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外循环风门的一侧与转轴固定连接,并能随转轴同步转动;轴瓦套设在转轴背离外循环风门的一侧,内循环风门的一侧与轴瓦的外侧固定连接,并能随轴瓦同步转动;在进风箱本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呈圆弧形,且轴瓦的内侧与外侧分别与转轴和导向板贴合。本发明通过设置同轴且独立控制的风门形成内外循环混合模式,为车内补充新鲜空气,降低疲劳驾驶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VAC进风箱的进风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随着汽车行业的竞争加剧,以及对汽车性价比的追求,购车者对车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车辆都配备有车载空调,为用户提供舒适的驾车及乘车环境,例如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用户通过车辆内部的空调控制操作,可开启车载空调为车辆内部制热,提高车辆内部的温度;还可以在炎热的夏天,开启车载空调为车辆内部制冷,降低车辆内部的温度,从而使用户的驾车或乘车体验更加舒适。
现有技术中,进风箱的进风主要由进风风门控制,但是在控制过程中,只能控制外循环进风或内循环进风,功能非常单一,在使用外循环时,制冷或制热的过程非常缓慢,影响用户驾车或乘车的舒适性,同时能耗也较高;在使用内循环时,制冷或制热的过程比较快,但车内空气不能及时换新,长时间使用会使车内CO2含量升高,造成车内空气浑浊,更容易促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从而提高了驾驶员安全行驶的风险。即便是手动进行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切换,但在寒冷的北方或者炎热的夏季,这样的切换也会对车内的温度造成冲击,影响乘车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车载空调的进风箱只能选择单一循环模式的问题,提供一种HVAC进风箱的进风结构,能够使车载空调具有内外循环同时进行的混合模式,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内/外循环的比例,提高驾驶员驾驶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其安全行驶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HVAC进风箱的进风结构,包括进风箱本体,所述进风箱本体上具有间隔分布的外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进风口;在内循环进风口与外循环进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门装置,所述风门装置包括内循环风门、外循环风门、转轴和轴瓦;
所述转轴位于外循环进风口与内循环进风口之间,并与进风箱本体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外循环风门的一侧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并能随转轴同步转动,且外循环风门转动过程中能够实现外循环进风口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轴瓦套设在转轴背离外循环风门的一侧,其轴心线与转轴的轴心线重合,所述内循环风门的一侧与轴瓦的外侧固定连接,并能随轴瓦同步转动,且内循环风门转动过程中能够实现内循环进风口的开启和关闭;
在进风箱本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转轴背离外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进风口的一侧,并呈圆弧形,其轴心线与轴瓦的轴心线重合,该导向板与转轴之间形成圆弧形导向通道;所述轴瓦所在圆弧对应的中心角的角度小于等于180°,其一侧伸入该导向通道内,且轴瓦的内侧和外侧分别与转轴和导向板贴合,该轴瓦转动过程中,其伸入导向通道内的一侧始终位于该导向通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51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