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能耗建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4593.1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8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郭鲲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鹏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10 | 分类号: | H05B47/10;H02J3/32;H02J3/38;H02J7/35;H02J13/00 |
代理公司: | 11638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量 照明灯 超低能耗 建筑系统 太阳能供电模块 用电量计算模块 智能电量变送器 数据处理终端 楼道照明灯 实时用电量 用电量采集 用电量监控 智能调光器 电量数据 二次能源 公共设施 一次能源 照明模块 能源站 采集 调控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能耗建筑系统,包括用于供给一次能源的集中能源站、用于供给二次能源的太阳能供电模块、用于调节用电量的智能电量变送器、用于建筑的照明模块、用于检测实时用电量的用电量监控模块和用于处理电量数据的数据处理终端,发明一种超低能耗建筑系统,通过设有的智能调光器,可以根据不同的照明情况对楼道照明灯、用户照明灯以及公共设施照明灯的亮度进行调控,从而避免白天照明灯用电量较高造成的用电量增加,通过设有的用电量采集模块可以快速的对照明产生的用电量进行采集,通过用电量计算模块将用电量进行计算后对不同区域的照明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超低能耗建筑系统,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能耗占了全社会能耗的30%以上,其中占比10%的大型公共建筑却占了建筑总能耗的30%左右,电耗占比高达50%成为影响城镇能源容量和环境容量最大的制约因素。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使用高效能源技术改造现有楼宇,可以为中国节约每年约6000亿元人民币的成本,这一数字相当于少建4个三峡电站。
1、现有技术中,写字楼内部楼道的灯光不管在照明条件好还是坏的情况下,照明亮度都是一样的,因此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损耗。
2、现有技术中,不能实时检测用电量,需要派专人对仪器、仪表、与采集的数据进行现场维护、抄取,并逐级统计、上报,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管理,这样的缺点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不能满足大范围的数据采集需要不能快速的将用电量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能耗建筑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写字楼上内所有照明设备二十四小时亮度相同以及用电量的检测较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低能耗建筑系统,包括用于供给一次能源的集中能源站、用于供给二次能源的太阳能供电模块、用于调节用电量的智能电量变送器、用于建筑的照明模块、用于检测实时用电量的用电量监控模块和用于处理电量数据的数据处理终端,所述集中能源站和太阳能供电模块与智能电量变送器电性连接,所述智能电量变送器与照明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智能电量变送器与数据处理终端信号连接,所述用电量监控模块与数据处理终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并网逆变器、双向储能变电器、储蓄电池和备用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并网逆变器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连接与双向储能变电器连接,所述双向储能变电器与蓄电池和备用电池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智能电量变送器可以根据用电量,通过编程器修改显示量程,变送电量的输出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照明模块包括智能调光器、用户照明灯、楼道照明灯和公共设施照明灯,所述智能调光器与用户照明灯、楼道照明灯和公共设施照明灯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用电量监控模块包括用电量采集模块、用电量计算模块和电力监控模块,所述用电量采集模块与用电量计算模块信号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用电量采集模块对照明模块的用电量实时检测,通过用电量计算模块计算用电量数据,通过电力监控模块的信号发送器发送至数据处理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超低能耗建筑系统,通过设有的智能调光器,可以根据不同的照明情况对楼道照明灯、用户照明灯以及公共设施照明灯的亮度进行调控,从而避免白天照明灯用电量较高造成的用电量的增加,通过设有的用电量采集模块可以快速的对照明产生的用电量进行采集,通过用电量计算模块将用电量进行计算后对不同区域的照明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鹏建筑产业有限公司,未经金鹏建筑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4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