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化学液相沉积炉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2558.6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5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挺;岳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宸瑞电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8/00 | 分类号: | C23C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驱体 液相沉积 工作室 新型化学 冷凝器 预制体 感应加热 碳/碳复合材料 致密 尺寸限制 传统化学 感应线圈 螺旋轴式 致密效果 不接触 可控制 冷凝管 多管 炉盖 腔室 支架 制备 生产成本 回收率 贯通 室内 污染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碳复合材料的致密及生产制备中的新型化学液相沉积炉,包括工作室、冷凝器和炉盖,工作室和冷凝器是两个由若干冷凝管相贯通的腔室;其中工作室中包括前驱体槽、支架、预制体和感应线圈等;预制体在工作室中被局部感应加热,实现液相沉积;所述前驱体槽位于工作室内,且底部与工作室底部不接触;前驱体槽和工作室底部之间充有前驱体,前驱体槽内充有前驱体;本装置采取局部感应加热,使得预制体不受尺寸限制,较传统化学液相沉积炉工作状态而言,新型化学液相沉积炉致密效果可控制,降低了生产成本。新型化学液相沉积炉采用多管螺旋轴式冷凝器,大大提高了前驱体的回收率,在节省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碳复合材料的致密生产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化学液相沉积炉。
背景技术
现有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是采用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与传统化学液相沉积法(CLD)进行制备,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具体实现装置为化学气相沉积炉,此类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将预制体整体加热,工艺时间约持续400~800小时不等,将预制体骨架密度从0.3-0.8g/cm3提升到1.3g/cm3以上。其中传统化学液相沉积法(CLD)的具体实现装置为化学液相沉积炉,此类设备生产中预制体加热时间为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1/50-1/100小时,可将预制体骨架密度从0.3-0.8g/cm3提升到1.7g/cm3以上。但此类设备冷凝装置采用页片式冷凝器,前驱体回收率较低,对环境污染较大,而且此类方法不易控制产品密度,增加生产成本,并对于预制体尺寸大小有严格限制,若预制体较大,则需要设备功率极大,考虑成本以及实用性,目前此方法无法得到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针对工艺时间极长久、预制体致密程度不可控、设备功率配置过大、预制体尺寸受限制以及前驱体消耗过大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化学液相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化学液相沉积炉,包括工作室2、冷凝器10和炉盖6,工作室2和冷凝器10是两个由若干冷凝管4相贯通的腔室;其中工作室2中包括前驱体槽8、支架1、预制体13和感应线圈9等;预制体13在工作室2中被局部感应加热,实现液相沉积;所述前驱体槽8位于工作室2内,且底部与工作室底部不接触;前驱体槽8和工作室2底部之间充有前驱体,前驱体槽8内充有前驱体;待处理预制体13通过支架1悬空置于前驱体槽8内且不与前驱体槽接触,使预制体13部分浸在前驱体槽8内的前驱体中,支架1与待处理预制体13之间为滚轮连接,保证待处理预制体13能够轴线转动;感应线圈9缠绕在前驱体槽8和浸在前驱体槽8中的部分待处理预制体13上,待处理预制体13、前驱体槽8和感应线圈9之间相互不接触,待处理预制体13轴线转动时感应线圈9不转动;感应线圈9对前驱体槽中8的部分待处理预制体13进行感应加热液相沉积。炉盖6上开有尾气排出口11,工作室2的侧壁上开有通孔作为气体出入口7,将工作室内抽真空后开始对待处理预制体13进行加工,加工同时向工作室内充入保护气体。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当前驱体槽8中的前驱体过少时,外部抽液泵将前驱体槽8与工作室2之间的前驱体通过前驱体出口管16抽出,并通过前驱体进口管15进入前驱体槽8中。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碳复合材料致密及生产制备的新型化学液相沉积炉,采用预制体与感应线圈的相对运动、局部感应加热及新型冷凝器装置,可实现短时间、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且致密度可控制的碳/碳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驱体槽8包括主槽体32,用于所述预制体进行液相沉积;多个翼槽31,所述翼槽31的上端面与所述主槽体8的上端面齐平;所述翼槽31一端与所述主槽体32连通,所述翼槽31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室2固定连接,所述翼槽31的深度从所述翼槽31与所述工作室2的固定端到所述翼槽31与所述主槽体32的连接处逐渐增大,所述翼槽31与所述主槽体32连接处的深度小于所述主槽体32的深度;
所述新型化学液相沉积炉还包括:引流板42,设置与所述冷凝器10下方,用于将冷凝器10冷凝出来的前驱体导入前驱体槽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宸瑞电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宸瑞电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25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