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核酸染料的电化学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1801.2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8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许淑霞;唐刚旭;陈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327;G01N27/48;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染料 水样 金纳米粒子修饰 丝网印刷碳电极 电极表面修饰 电化学检测 电化学信号 特异性结合 无标记检测 电极表面 双链DNA 汞离子 再利用 检测 染料 回收率 嵌入 升高 捕捉 应用 | ||
一种基于核酸染料的电化学检测汞离子的方法,主要利用金纳米粒子修饰的丝网印刷碳电极作为检测元件,通过稳定的Au‑S键的作用在电极表面修饰DNA探针。基于T‑T碱基对与Hg2+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用以捕捉体系中的Hg2+,同时引发DNA探针的构性变化。再利用核酸染料GelRed对于双链DNA的嵌入作用促使染料与DNA分子结合,从而引起电极表面的电化学信号升高。基于此,可实现对水样中的Hg2+无标记检测。该法操作简便,无需标记、成本较低,在实际水样中进行加标检测的结果显示回收率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汞离子进行定量检测,属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和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并且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采矿、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等人为因素导致。其中,汞离子(Hg2+)是一种水溶性和高危险性的重金属离子,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Hg2+会严重损坏人体的多个器官,包括大脑,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规定,饮用水中Hg2+的最高浓度不应超过10nM。传统的Hg2+分析方法有包括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这些高灵敏度,高精度和高精度的分析方法已广泛用于环境和生物样品中Hg2+的检测。然而,这些分析方法具有一些缺点,例如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程序。此外,由于需要大规模仪器,这些技术不能用作现场测试。相比而言,电化学分析方法拥有设备和流程简单、灵敏度高、分析快速等优点。
近几年,基于对目标物特异性识别的DNA分子的生物传感器显示出快速,高灵敏度和选择性高等优点,因而得到大力的发展。Ono和Togashi在2004年发现Hg2+和DNA分子中的T-T碱基对之间的特异性错配现象,为DNA生物传感器检测Hg2+提供了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基于核酸染料的无标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快速、灵敏检测汞离子。
本发明通过使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将金纳米粒子修饰到一次性丝网印刷碳电极表面,从而达到改善丝网印刷碳电极导电性能和便于修饰DNA探针的目的。再通过Au-S键的作用将一端修饰-SH的DNA探针修饰到电极表面,用以捕捉溶液中的Hg2+,借助核酸染料GelRed与DNA双链的嵌入作用达到增强电化学信号的目的。从而,可以达到高选择性、无标记并且能够高灵敏度检测水中的汞离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将丝网印刷碳电极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修饰上金纳米颗粒。
(2)在(1)所述的电极表面滴涂浓度为1μM的DNA探针溶液,并在室温下孵育过夜。
(3)将(2)所述的电极浸入一定浓度的Hg2+溶液中孵育30分钟。
(4)将(3)所述的电极浸入浓度为5×的GelRed染料溶液中孵育10分钟后,用电化学工作站以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法检测电化学信号,分析测定结果。
发明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灵敏度高。该法可检测nM级的Hg2+,可以达到实际水体环境中的Hg2+含量标准。
(2)成本低。本方法仅需要单独的DNA探针分子且无需标记,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1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