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1接口的LTE基站小区切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8204.4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9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殷光强;杨君;糜海波;余航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电科慧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08;H04W74/08;H04W76/27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刘军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全***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1 接口 lte 基站 小区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1接口的LTE基站小区切换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UE执行测量、准备切换、执行切换和完成切换四个步骤。本方法具有让UE在不释放与源基站连接的情况下,提前发起随机接入请求,通过周期性尝试的方式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因而无需等待目标基站和MME之间完成承载接纳过程再发起UE向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减少随机接入请求的等待时间,减少切换流程实施信令的时间开销,提高切换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1接口的LTE基站小区切换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切换流程是移动通信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流程之一,它通过指示移动中的用户设备UE转移到比当前服务小区信道质量更好的小区上进行通信,并且提供连续的无中断的通信服务、保证通信的服务质量,其中涉及到多个网元的信息交互。切换功能的完备性和切换效果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当前运营商的长期演进系统LTE采用的是硬切换技术。硬切换过程如下:当UE从源小区移动到目标小区时,由于源小区与目标小区载频不同,UE进入目标小区后立即断开与源小区的连接,经过同步过程,UE再自动向目标小区的新频率调谐,与目标小区进行连接,之后建立新的通信链路,完成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切换。显然,硬切换是UE先与源小区断开链路,再与目标小区建立链路,所以在切换过程中存在一个中断间隙期,并且由于随机接入过程的占用时间比较长,这一过程可能会停滞一段时间。硬切换是“释放——建立”的过程,其特点是“先断开、后切换”。并且在任意时刻,UE只连接一个小区。综上,硬切换是一种有缝切换,硬切换先断后切的方式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切换过程不够平滑,容易发生切换掉话,因此需要对切换方式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S1接口的LTE基站小区切换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S1接口的LTE基站小区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UE执行测量:源基站向UE下发测量配置信息,UE收到后按照测量配置启动测量,测量配置中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标识以及报告配置;
(2)准备切换:当源基站收到UE发回的测量报告后,该源基站决定UE要切换的目标基站,随后源基站指示UE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同时,源基站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切换需求消息,MME再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指示目标基站进入切换准入的承载接纳过程;
(3)执行切换:MME向源基站下发切换命令,随后源基站告知UE断开与源基站的连接,保留与目标基站的连接,并将切换期间的业务数据转移到目标基站上;
(4)完成切换:源基站释放资源和链路,删除用户信息。
优选的,所述步骤(1)移动终端执行测量包含以下子步骤:
(1-1)源基站向UE下发测量配置,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对UE的测量类型进行配置;
(1-2)UE按照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在UE的RRC协议端进行测量配置,并向源基站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表示完成测量配置;
(1-3)UE按照测量配置周期性向源基站上报测量报告;
(1-4)源基站解析测量报告,并根据无线资源管理信息进行切换决策,判决该UE是否发生基于S1接口的小区间切换,并判决切换到哪个目标基站。
优选的,所属步骤(2)准备切换包含以下子步骤:
(2-1)源基站通过S1接口发送切换需求消息,向MME发起切换需求,切换需求消息中包含MME_UE_S1AP_ID和源基站分配的eNB_UE_S1AP_ID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电科慧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电科慧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8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