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表达载体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57723.9 申请日: 2019-08-16
公开(公告)号: CN110343159B 公开(公告)日: 2021-05-14
发明(设计)人: 叶卫军;周斌;杨勇;田东丰;张丽亚;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4/415 分类号: C07K14/415;C12N15/82;C12N15/66;C12N5/10;A01H5/00;A01H6/20;C12Q1/6869
代理公司: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4 代理人: 方荣肖
地址: 230001 安***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绿豆 开花 基因 vrelf3 表达 载体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表达载体的应用,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所述绿豆开花基因VrELF3通过在植物中进行表达,以调节所述植物的开花时间。本发明可促使转基因植物提前开花,缩短生育期,具有调控植物的开花期的生理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绿豆开花基因,尤其涉及该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表达载体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绿豆营养丰富,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19.5%~33.1%,高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属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类食物。不仅如此,绿豆还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及活性物质,具有解毒、抗菌抑菌、抗过敏、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预防癌症等功效,属于医食两用作物。绿豆可以被加工为粉、汤、粥、面条等多种形式的食品,深受大众喜爱,其秸秆也可加工为饲料。绿豆根系中与其共生的根瘤菌有固氮能力,种植绿豆可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不仅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也可供后茬作物使用。此外,绿豆还具有喜温、生育期短、播种弹性大、耐贫瘠、耐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使其深受广大农户的喜爱。

目前,绿豆主要产区在亚洲、非洲、欧洲,分布区域较广。但就单个绿豆品种或种质资源而言,由于区域适应性的限制,严重制约了优良品种的种植范围。以往的研究表明作物区域适应性与光周期和生育期调控基因密切相关。因此,对绿豆光周期调控的遗传解析和分子机理研究有助于提高绿豆分子育种水平,加快广适品种的选育。在现有技术中,已有研究通过大豆基因调控植物的开花期,但是其表达模式受光的调节作用较弱,而通过绿豆基因的表达来改变植物的开花时间并未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表达载体的应用,可促使转基因植物提前开花,缩短生育期,可调控植物花期。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表达载体的应用,所述表达载体为将上述任意所述的绿豆开花基因VrELF3插入至植物表达载体中所获取的过量表达载体,启动相应目的基因表达的启动子为强启动子35S;其中,所述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所述绿豆开花基因VrELF3通过在植物中进行表达,以调节所述植物的开花时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为将所述表达载体转入根癌农杆菌中所获取的宿主细胞。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含有所述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绿豆的幼嫩叶片,提取RNA并反转录为全长cDNA;

(2)通过序列表Seq ID NO.9中的正向引物5'-GGGGACAAGTTTGTACAAAAAAGCAGGCTT AATGAGGAGA GGGAAGGAT-3'、序列表Seq ID NO.10中的反向引物5'-GGGGACCACTTTGTACAAGAAAGCTGGGTACTAGACTGAGTCATACTG-3',以所述全长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PCR产物;

(3)先对所述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并回收,再将回收产物交换到入门载体中,获得重组入门载体;

(4)提取所述重组入门载体的质粒,并将所述VrELF3基因片段交换至所述植物表达载体中,以获取所述过量表达载体。

本发明的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表达载体的应用,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表达载体,可促使转基因植物提前开花,缩短生育期,因此具有调控植物的开花期的生理功能,可用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以调控植物花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绿豆开花基因VrELF3的蛋白与大豆GmELF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77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