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部脂肪填充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57610.9 | 申请日: | 2019-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堂;戚昌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波耐模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B5/02;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24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球 针管 注脂 面部脂肪 引流通道 填充装置 单向气阀 实时监测 术后肿胀 血管损伤 一端连接 脂肪栓塞 引流物 腔隙 填充 连通 脂肪 | ||
面部脂肪填充装置由注脂针管、负压球组成;注脂针管包含相互独立的两个腔隙,分别为脂肪通道和引流通道,其中引流通道一端口在注脂针管前端,另一端口在注脂针管后端;负压球设置两个端口,一端连接单向气阀,另一端与引流通道连通。面部脂肪填充时,启动负压球,实时监测负压球内引流物,判断有无血管损伤,避免脂肪栓塞,减轻术后肿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实时监测血管损伤的面部脂肪填充装置。
技术背景
面部脂肪填充为整形美容外科常见服务项目。
因面部血管丰富,操作过程中,脂肪误入血管,发生血管脂肪栓塞,将导致失明、脑梗死、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面部脂肪填充用的注脂针管存在诸多不足,包括:
(1)血管损伤不能及时发现,注脂针管直接刺穿动脉或静脉,将脂肪颗粒注射入血管,或脂肪颗粒经破裂的静脉伤口进入血管。
(2)术中血管损伤,出现血肿,局部肿胀,无法准确判断需要继续填充的脂肪量,或担心脂肪栓塞,不得不中止手术。
(3)术区渗血渗液,导致局部肿胀,影响恢复。
针对面部脂肪填充注脂针管的缺陷,全新设计出面部脂肪填充装置,操作者可实时监测术区血管损伤情况,降低脂肪进入血管几率,同时,及时引流术区渗血渗液,便于准确判断脂肪填充效果,减轻术后肿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面部脂肪填充装置,利于操作者实时监测术区血管损伤情况,达到避免脂肪栓塞,及时引流术区渗血渗液,减轻术后肿胀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面部脂肪填充装置由注脂针管主体、负压球组成。
注脂针管主体包括联结部、管道部、管头部;所述联结部位于注脂针管主体的后端,用于手持,分别设置连接注射器接口、连接负压球接口;所述管道部位于注脂针管主体的中段,包含相互独立的两个腔隙,分别为脂肪通道和引流通道,其中,脂肪通道设置两个端口,其第一端口设置于所述管头部的前端侧面,其第二端口为所述连接注射器接口,引流通道设置两个端口,其第一端口设置于所述管头部的前端的顶端或侧面,其第二端口为所述连接负压球接口;所述管头部位于注脂针管主体的前端,其结构包括盲端、出脂孔、引流孔,其中,出脂孔与所述脂肪通道连通,引流孔与所述引流通道连通。
负压球为设置两个端口的球囊结构,第一端口连通单向气阀,第二端口连通连接负压球接口,按压球囊,球囊内空气经由单向气阀排出,球囊内产生持续负压,及时引流并容纳渗血渗液。
进一步的,所述脂肪通道和引流通道共同设置于所述管道部的内部,管道部直径为1.0mm~3.0mm,引流通道直径为0.2mm~0.4mm,避免脂肪颗粒通过引流通道被吸除,又方便清洗,其余空间为脂肪通道的腔隙;当然,也可将脂肪通道设置于注脂针管主体内部,引流通道设置于注脂针管主体外部,引流通道设置成可插拔结构,在面部血管相对稀疏区域填充脂肪时,将引流通道及负压球拆除,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球还可由负压吸引装置替代,通过连接导管将负压源与所述连接负压球接口连通,调节负压范围至0.005MPa~0.02MPa,负压源可以是中心负压,也可以选用便携式负压吸引器。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球由无色透明的硅胶材料制作,其直径为10mm~20mm,避免阻挡操作者视线,同时,便于直观的观察到引流液的色泽、性状、容量。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负压球接口设置于所述出脂孔的同侧,当然,也可设置于所述出脂孔的旁侧,并且在其中段的靠近所述联结部位置设置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负压球的球囊与所述引流通道间的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波耐模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厦门波耐模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7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