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皮递送护肤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56003.0 | 申请日: | 2019-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6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孙西洋;王淑荣;陈云生;安若兵;王照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可米日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8/04 | 分类号: | A61K8/04;A61K8/14;A61K8/55;A61K8/60;A61K8/73;A61K8/92;A61K8/9789;A61Q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5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递送 护肤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皮递送护肤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比例组份为1:1~1:3的护肤活性物醇脂体与透明质酸凝胶;所述护肤活性物醇脂体由1~3毫升的乙醇、50~300毫克的大豆卵磷脂、10~20组份的护肤活性药物、2~6毫升的水溶液组成;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70~200毫克的透明质酸物质、2~6毫升的水溶液组成;本发明采用醇脂体作为负载材料,实现了护肤活性物成份的较大负载量;以静电作作用力原理,实现透明质酸凝胶和醇脂体的有效结合,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活性成分的渗透性能和利用率,提高产品效果;整个配方所用的成份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融性,无任何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肤品领域,具体是一种经皮递送护肤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护肤产品能否起到效果,皮肤能否吸收是最关键;然而,护肤活性物穿透角质层和表皮层后进入真皮层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为了达到理想的护肤效果,通常提高护肤活性物的浓度,这不仅造成经济浪费,还容易引起过敏等现象;因此,仅仅能过提高浓度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是提高活性物的渗透能力和利用效率。
目前,通过开发基于纳米材料的经皮递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活性物的渗透性能和利用效率,正成为护肤美容产品开发的新热点。
经皮递送凝胶是通过皮肤渗透实现吸收的新制剂形式;使用该类制剂时,活性物将通过毛孔方式和穿透角质层和表皮层方式,到达真皮层中并在真皮中层内发挥护肤、修复皮肤功效,过程简单、方便且行之有效,因此特别适合于美容护肤产品。目前,纳米醇脂体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经皮递送纳米材料,可显著包载活性物后渗透进入真皮层及成纤维细胞中,从而提高这些护肤活性物的渗透性能和利用效率。然而,如何有效的利用醇脂体应用于护肤美容中,却是一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递送护肤凝胶,以解决单纯性提高活性物质的浓度造成的经济浪费,提高活性物的渗透性能及利用效率;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护肤凝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护肤凝胶内各物质的融合,提高护肤凝胶的护肤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皮递送护肤凝胶,包括护肤活性物醇脂体及透明质酸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凝胶与护肤活性物醇脂体的组份比例为1:1~1:3。
所述护肤活性物醇脂体由以下物质组成:1~3毫升的乙醇、50~300毫克的大豆卵磷脂、10~20组份的护肤活性药物、2~6毫升的水溶液。
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以下物质组成:70~200毫克的透明质酸物质、2~6毫升的水溶液。
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质酸凝胶与护肤活性物醇脂体的组份比例为1:1.3。
所述护肤活性物醇脂体由以下物质组成:2毫升的乙醇、120毫克的大豆卵磷脂、10毫克的护肤活性药物、4毫升的水溶液。
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以下物质组成:80毫克的透明质酸物质、3毫升的水溶液。
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质酸凝胶与护肤活性物醇脂体的组份比例为1:1.5。
所述护肤活性物醇脂体由以下物质组成:1.5毫升的乙醇、100毫克的大豆卵磷脂、20毫克的护肤活性药物、3毫升的水溶液。
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以下物质组成:120毫克的透明质酸物质、2毫升的水溶液。
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质酸凝胶与护肤活性物醇脂体的组份比例为1:1.6。
所述护肤活性物醇脂体由以下物质组成:1.5毫升的乙醇、80毫克的大豆卵磷脂、15微升的护肤活性药物、3.5毫升的水溶液。
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以下物质组成:75毫克的透明质酸物质、3毫升的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可米日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可米日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6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