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移动机器人室内自主导航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54589.7 | 申请日: | 2019-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2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军;魏鹏豪;刘成菊;朱有基;李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贝塞尔 曲线 移动 机器人 室内 自主 导航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移动机器人室内自主导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场景地图;
S2:基于ArUco码确定工作站在场景地图上的位置;
S3:设置目标点和控制点,获取贝塞尔曲线,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S4:基于规划的机器人运动轨迹,进行机器人的导航控制,所述导航控制包括角速度控制,该角速度控制具体为:选取误差项,调节PID控制器中的P和D参数,对机器人角速度进行控制,所述误差项的获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沿机器人车头正前方向绘制直线L1;
S402:在直线L1上选取距离机器人车头10厘米的点p1;
S403:经过p1绘制与直线L1相垂直的直线L2;
S404:取直线L2与步骤S3获取的贝塞尔曲线的交点p2;
S405:取p1与p2之间的距离作为误差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移动机器人室内自主导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采用激光雷达建立场景地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移动机器人室内自主导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将ArUco码粘贴在工作站上;
S202:获取机器人在场景地图中的位置;
S203:通过机器人的摄像头采集ArUco码相对于机器人的位姿;
S204;基于机器人在场景地图中的位置和ArUco码相对于机器人的位姿,确定ArUco码在场景地图中的位置,即得到工作站在场景地图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移动机器人室内自主导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步骤S203前控制机器人满足以下条件:
A)机器人处于停止状态;
B)机器人的摄像头以偏差小于10度的角度对准ArUco码;
C)机器人采集多个ArUco码相对于机器人的位姿结果的误差小于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移动机器人室内自主导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贝塞尔曲线的表达式为:
式中,t的取值范围为0至1,为全排列,Pi为第i个点,i从0开始,P0为起始点,Pn为目标点,中间n-1个点为控制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移动机器人室内自主导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机器人运动轨迹的规划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选出一个目标点,若遍历完所有目标点,则执行步骤S305;
S302:判断该目标点周围的β邻域内是否有工作站,若是,执行步骤S303,若否,执行步骤S304;
S303:将目标点指向工作站的射线作为机器人入站轨迹,将工作站指向目标点的射线作为机器人出站轨迹;
S304:将该目标点与上一个目标点连接,若没有上一个目标点,则将该目标点与机器人的位置连接,返回步骤S301;
S305:添加控制点,获取最终的贝塞尔曲线;
S306:基于贝塞尔曲线、机器人入站轨迹和机器人出站轨迹,获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45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