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防腐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53097.6 | 申请日: | 2019-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2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11/42 | 分类号: | G05B11/4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徐云侠 |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糊神经网络 防腐电源 电源主电路 功率转换 控制电路 智能 电源输出电压 调节输出电压 智能控制算法 自适应调整 超调控制 电流反馈 结合方式 控制脉冲 模糊理论 模拟电路 神经网络 外部干扰 阴极电流 智能控制 驱动 | ||
1.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防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主电路,用于对防腐电源进行功率转换;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和PID控制结合的智能控制算法,为所述电源主电路的功率转换提供所需的控制脉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防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隔离机箱;所述电源主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均位于所述电磁隔离机箱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防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主电路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防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压A/D模块和电流A/D模块,所述电压A/D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流A/D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二引线电连接,所述电压A/D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流A/D模块的输出端均依次通过单片机、D/A模块、脉冲调制模块、驱动模块与所述逆变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其中,所述单片机,用于运行模糊神经网络和PID控制结合的智能控制算法。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防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糊神经网络和PID控制结合的智能控制算法,包括:
通过五层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调整PID的三个参数KP、KI、KD;其中,所述五层模糊神经网络,具体包括:
第一层为输入层,确定输入变量的个数和数值;模糊控制输入量为电压给定值与电压实测值的误差和偏差变化率,设定偏差的语言变量为E,论域为[-6,6],偏差变化率的语言变量为EC,基本论域设为[-6,6];
第二层为输入变量的隶属度层,实现输入变量的模糊化,利用三角形函数对上述语言变量进行模糊化,得到E,EC,U的模糊子集分别为P={Pi|i=1,2,3,4},PC={PC i|i=1,2,3,4},UC={UC k|k=1,2,3,4};对应的模糊语言子集均为:{ZO(0),PS(正小),PM(正中),PB(正大)};
第三层为“与”层,节点个数为模糊规则数,根据电压偏差,电压偏差率,电流偏差,电流偏差率与KP、KI、KD的关系,建立模糊推理规则;
第四层为“或”层,节点个数为输出变量模糊度划分个数;
第五层为输出层,节点数为三个,经加权平均法去模糊化后的输出值为KP、KI、KD的值。
6.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防腐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防腐电源进行功率转换;
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和PID控制结合的智能控制算法,为所述电源主电路的功率转换提供所需的控制脉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防腐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糊神经网络和PID控制结合的智能控制算法,包括:
通过五层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调整PID的三个参数KP、KI、KD;其中,所述五层模糊神经网络,具体包括:
第一层为输入层,确定输入变量的个数和数值;模糊控制输入量为电压给定值与电压实测值的误差和偏差变化率,设定偏差的语言变量为E,论域为[-6,6],偏差变化率的语言变量为EC,基本论域设为[-6,6];
第二层为输入变量的隶属度层,实现输入变量的模糊化,利用三角形函数对上述语言变量进行模糊化,得到E,EC,U的模糊子集分别为P={Pi|i=1,2,3,4},PC={PC i|i=1,2,3,4},UC={UC k|k=1,2,3,4};对应的模糊语言子集均为:{ZO(0),PS(正小),PM(正中),PB(正大)};
第三层为“与”层,节点个数为模糊规则数,根据电压偏差,电压偏差率,电流偏差,电流偏差率与KP、KI、KD的关系,建立模糊推理规则;
第四层为“或”层,节点个数为输出变量模糊度划分个数;
第五层为输出层,节点数为三个,经加权平均法去模糊化后的输出值为KP、KI、KD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轻化工大学,未经四川轻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309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